京津冀經濟總量達11.5萬億元
經濟日報北京2月20日訊(記者韓秉志)20日舉行的京津冀協同發展11週年新聞發佈會透露,2024年,北京、天津、河北經濟總量達11.5萬億元,按現價計算,是2013年的2.1倍,區域經濟總量不斷躍上新臺階,協同發展持續縱深推進。
自2014年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爲國家戰略以來,京津冀三地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區域經濟取得積極進展。根據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統計局數據,2024年,北京、河北、天津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爲4.98萬億元、4.75萬億元、1.8萬億元,經濟增速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進一步顯現。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京津冀三次產業構成由2013年的6.2∶35.7∶58.1變化爲2024年的4.3∶26.8∶68.9,第三產業比重近七成,提高10.8個百分點。
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基礎上,三地堅持創新驅動,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共同打造生機勃勃的京津冀協同創新局面。統計顯示,北京輸出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由2013年的70多億元增長到2024年的840多億元,年均增長率25%,自2014年以來累計超37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