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論壇-中研院長廖俊智 力拚零碳發電

中研院長廖俊智(左)分享中研院的零碳發電方向;工研院長劉文雄建議發展零碳經濟,邁向永續未來。圖/主辦單位提供

中研院長廖俊智以「零碳科技的機會與挑戰:一個『量』的問題」爲題,分享臺灣淨零碳排需要的新科技。廖俊智指出,中研院目前正積極研發去碳燃氫、地熱及海洋能三項零碳發電。廖俊智強調,爲達成零碳發電的目標,中研院希望與各界共同研究開發,提升裂解效率、降低成本、發展碳應用與碳儲存技術。

廖俊智指出,地熱及海洋能是我國本土自產永續能源,前者是位於太平洋火環帶上得天獨厚的能源,發電技術已十分成熟,又可爲基載電力,但是需要以先進技術探測繪製地下熱的分佈;後者主要取自流經臺灣東方海域(太平洋)最強的海流—黑潮,其能量豐沛,雖有季節變動,但與風電與光電相較相對穩定,深具發展潛力。中研院希望將上述技術加入目前以風力、太陽能爲主的再生能源發電項目,與各界合作,共同解決我國綠能短缺問題。

「達成2050淨零排放目標,零碳電力將是發展重點!」廖俊智指出,目前從風力、太陽能所生產的綠電仍供不應求,爲降低發電排碳量,中研院目前積極研發三項零碳發電方向中的「去碳燃氫」有機會創造綠電覆利效應。該技術是開發高效的天然氣裂解技術,用綠電將天然氣(甲烷)分解爲氫氣和固態純碳,再以氫氣生產零碳電力,有助減少碳排放。而此技術生成的固態碳較目前碳捕捉利用儲存技術(CCUS)所捕獲之二氧化碳容易利用或儲存,可製成高級工業材料、建材、或用以填海造陸,此外亦可成爲備用能源,以供不時之需,解決天然氣儲量過少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