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轉戰電商 主攻稀缺性

Dior正式於6月1日加入電商銷售戰局,也確定了時尚圈未來的銷售新方向。(Dior提供)

Jisoo身爲Dior品牌大使,手提Dior非常盡責的爲品牌宣傳。(Dior提供)

Dior Dioriviera Lady D-Lite刺繡中型提包,13萬元。(Dior提供)

古力娜扎背上YSL最新Jamie 4.3鏈條手袋現身,該包已可於官網上選購。(YSL提供)

Miu Miu新款Wander Matelasse納帕軟皮半月形包,8萬元。 (Miu Miu提供)

LV最新推出的LV By The Pool系列Neverfull包,現也能線上購得,8萬4000元。(LV提供)

試想,你走進一間高級精品專賣店,在櫃位前享受尊榮服務的同時,你下多少決定買一顆包走?從挑選商品到結帳走人,你花了多少思考與決策時間,亦或者在踏入店門口之前,你就掂量過自己荷包的重量,理智告訴你審慎思考「價值購買」。這項思考決策其來有自,在古典經濟學理論中,人類的理性程度與商品購買意願成反比,當商品從必需品轉爲奢侈品的同時,理性思考告訴人類應「減少購買。」

但芝加哥大學教授瑞察塞勒(Richard)在自已的研究報告中指出,人類非理性行爲和消費的關係充滿了正向變化,意即愈不理性的購買,反而是促進經濟大幅度成長的必需之鑰,股市、房市的推升均取決於人類的不理性決策,而這些理論,也實踐到了精品領域。

疫情推動線上化

過去,精品拒絕電商化很大程度的主因,來自於它們背後所能提供的尊榮服務。這項服務很難被販售,但對打造價值認同感具有正面意義。隨着Z世代(2000年前後出生的世代)與網路應用程度的普及,品牌開始將觸角伸向網路,早年爲了營造商品尊貴感,價格網上不公開是正常,但對網路世代來說這無疑是失去消費者信賴的一種行爲,於是先從網路上公開商品價格,到2015年前後曾經引起大幅聲浪的即看即買服務,與這幾十年流行大宗的線上精品購物平臺等,都是這十年來精品圈操作網路電商的方式,但這些銷售份額始終僅佔精品集團的少數營收,直到疫情爆發後,電商服務才「被」迅速推廣。

上架搶先專賣店

法國奢侈品集團之一的路威酩軒(LVMH)就以自家旗下集團設置24s.com購物網站,平臺囊括了LVMH旗下品牌商品之外,也與其它品牌合作,從服飾配件到香氛都有得選;但若是要深入購買單一品牌,也有不少精品加入戰局,如幾年前LV、Hermes都陸續爲自家網站建購電商服務,今年6月1日時,法國精品迪奧(Dior)也正式上線電商服務,Dior最具代表性的Lady Dior包款,到創意總監Maria Grazia Chiuri以法式印花圖騰(Toile de Jouy)建構的Dioriviera膠囊系列,在線上電商網站上都買的到。對這些單一品牌的電商銷售網站來說,它們賣的更是稀缺性,甚至有些商品的上架時間還搶先專賣店,回到前頭的不理性購物因素,顯然可以理解線上購物對比實體購物的便利性和瘋狂性,纔是促成精品紛紛將戰場轉向電商平臺的主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