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期紊亂症候羣 不可輕忽

馬偕紀念醫院中醫部醫師劉永晴提醒全國婦女朋友,壓力大和經期紊亂有密切關聯性。圖/馬偕紀念醫院提供

臺灣長照醫學會爲了提升婦女朋友的健康品質,舉行專業的學術研討會,由馬偕紀念醫院中醫部專攻婦女內分泌醫學的劉永晴醫師和大家分享:職業婦女常見的婦科問題,特別是臨牀上非常困擾人的「經期紊亂症候羣」。

劉永晴醫師表示,一般正常女性的生理週期是由腦、卵巢、子宮藉着不同荷爾蒙的作用來調控,任何影響荷爾蒙分泌的因素,皆可能誘發月經週期及出血量多寡的改變,使得月經提早或延後、經量減少、經期縮短等。其中,若是因壓力導致下視丘機能失調而出現暫時性月經異常,可透過調整生活作息及飲食來恢復正常週期。

中醫婦女醫學的研究報告中證實「女子以肝功能和生殖系統有密切關聯性」,此觀點已有在清朝著名醫家─葉天士,在其著作《臨證指南醫案》中提出,對職業家庭兩頭燒的現代女性尤其適用。這裡提及的肝並不是指肝臟這個代謝物質、製造膽汁和蛋白質的器官,而是中醫生理學獨特的髒象概念。

女性先天荷爾蒙會隨月經週期波動,隨之表現出不同的症狀,而肝的疏泄功能參與調節相應症狀的平衡,避免太過或不及,特別在月經週期的規律性和經前諸症方面,另子宮內膜的剝落是否順暢,也受到肝氣影響,子宮內膜厚度亦與肝血有關,所以說女子以肝爲先天。若因壓力、情緒鬱悶、煩躁,或思慮過多,容易處於「肝鬱氣滯」的病理狀態,表現出月經週期異常、經量異常,甚至伴隨睡眠障礙、消化不良、肌肉緊繃等症狀。

對此,劉醫師建議如果有月經異常相關症狀,可以尋求專業中醫師的診治,進一步評估是否需安排其他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