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緻白領快把蔚來門店薅成“海底撈”了,免費喝下午茶、銷售陪着做手工?

“兩個兜比臉乾淨的大學生勇闖4S店!”

最近大學生把“不怕丟臉的人先享受世界”這條格言繼續發揚光大,一類文案一致、畫面也近似的短視頻火了,故事線通常是這樣的:

大學生結伴揹着自己那從沒洗過的書包就到了賣豪車的4S店,帶着“我要全款拿下”的表情上車體驗,下了車自如地在店裡品茶對談,甚至免費吃頓不比Wagas遜色多少的精緻盒飯,臨走再從冰櫃裡拿上幾瓶便利店標價兩位數的飲料,深藏功與名。

我對着白給的飲料盒飯嘖嘖稱奇,感慨現在賣車的真是大方,編輯部同事嘴嘴不屑一顧,家裡親哥就開4S店的她擺擺手:“這有啥,十年前就這麼玩兒了。”

豪車試駕、連吃帶拿,在薅羊毛界已屬落後,“要問服務有多卷,還是得去看看新能源車企在商場裡開的門店。”

一句話給我踹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在社交平臺上搜一圈,我發現新能源車企的線下體驗店,雖然聽着和4S店一個意思,但卻發展成了消費主義究極體:給車主配備就着咖啡共享辦公的條件,只是基礎功能,給車主造個兒童遊樂場更有眼力見兒,三不五時組織點瑜伽、烘焙、插花活動,纔算空間利用最大化。

“買一輛車就是買一種生活”,這話我以前聽到會直接打爲營銷話術,敢情這年頭車企是真的吭哧吭哧要讓它變成現實。

當然,我不買車,我只是想去薅點高端生活方式的羊毛。

卷門店卷得最聲名在外的當屬有“車界海底撈”之稱的蔚來,到店打卡基本已經成爲車主中的社羣文化,因時因地衍生出攻略若干,比較大型的門店“蔚來中心”(較小型的叫“蔚來空間”)甚至有個江湖諢名“牛屋”,是NIO House的諧音。

蔚來創始人李斌把NIO House定義爲“喧囂城市中的安靜綠洲”,裡面能開會也能開生日party,甚至能搞瑜伽課堂等等主題活動。

真就這麼牛?我和橘總兩個汽車小白背上書包,決定勇闖蔚來牛屋。

勇闖之前當然要先拜讀攻略。

一道天然門檻橫亙在我倆面前:牛屋是【車主】福利,可以是正式/共同/定金/意向金車主,總之牛屋雖然就在門店裡,但和汽車展廳隔了一道門,想進去要刷二維碼ID。

如果沒有學習過“大學生勇闖”系列視頻,深受恥感文化毒害的我大概已經放棄,但現在我選擇繼續尋找邁過門檻的小伎倆——畢竟蔚來其實也沒有把門檻卡得太死。

比如下載APP會送兩份見面禮,我抽中了積分和門店飲品券,這下好歹有了一個堂而皇之要求進牛屋的理由。

記住這個積分,後面要考

工作日的下午,店裡銷售比顧客多,我們兩個巨型目標馬上引來一店員小哥上前詢問,我們以萬能句式作答:隨便看看。

期間屢次被科技的日新月異震撼——新能源的車門爲啥都這麼難開啊,第一次坐特斯拉時找不到車門的社死經歷反覆攻擊我。

每個電車門把手都有它的脾氣,開門得輕輕感應手不能握太緊,關門別使勁摔得等它自動合上,把平時下車習慣猛關車門的橘總整得手足無措,得店員小哥一個步驟一個步驟教。

經過問價格、問功能、上車體驗全套步驟後,話題終於引到了“車主福利”,其中能用在蔚來商城和牛屋兌換商品的積分,原來基本上是“拉新促活”的激勵,成爲車主有積分,介紹他人來試駕乃至買車、參加各類活動等也能獲得積分,反正也不是完全白給。

我們順着福利拋出了此行真正目的:“看網上都說你們牛屋特別好,我們能去那裡休息一下嗎?”

總感覺小哥臉上露出了一種微妙的、瞭然的表情。

小哥用自己的二維碼掃開門,我們終於走進牛屋,第一感覺是……星巴克和WeWork那天晚上都喝多了,有了牛屋這個孩子。

進門能看到兩個扎着圍裙的小姑娘站在點餐櫃檯,飲品定位清晰,有面向商務人士的咖啡、專供車主帶娃的果汁,以及可以給來這談生意準備的現泡茶等,還有面包、甜點、三明治可以點,單品價格40左右,對標星巴克。

中產自習室的氣氛也很星巴克,櫃檯正對着一張長桌,幾位年輕女士正對着電腦邊對話邊敲鍵盤,此外還有10張左右茶几,配着沙發,角落裡兩位打扮十分商務的男士正談笑風生,散發出“創投故事在此地發生”的氛圍。

我不無自豪地點開自己的飲品券,以之兌換最貴的門店特調——是的,每間“牛屋”都有自己的限定特飲,成都限定“辣麼好喝”裡放了辣芒果,重慶限定“朝天門”是花椒配金酒,長沙的“芙蓉國裡”靈感源於當地特色美食紫蘇桃子姜,而貴陽的特飲當然是有茅臺的。

如果沒有積分也可以直接買,橘總在店員推薦下也點了杯特調,我們還想嚐嚐甜品怎麼樣,店員坦誠地提醒:甜品需要現場解凍,所以得等十分鐘哦。按此效率,我估計這甜品大半年也賣不出去幾塊。

坐下之後我更加理解“牛屋”爲啥變成了星巴克平替,有辦公條件、有飲品餐點,當星巴克已經變成了大爺大媽聚集地、失意中年避難所,牛屋這會兒看着中產階級趣味比星巴克濃多了,在物價比我心氣兒高的一線城市,性價比也算能打。當然一切的前提是你得是尊貴的蔚來車主。

10分鐘後甜點帶着冰碴子走來了,飲品顏值不比星巴克遜色,第一口還不錯,越喝越覺得一杯像菠蘿味AD鈣奶,一杯像蜜雪冰城加了脆波波。

贈送的兩塊曲奇餅也不簡單,在網上被評價“豔壓丹麥藍罐、賽過白色戀人”,店員妹子告訴我們這曲奇在蔚來商城經常賣斷貨。

比如此刻

於是不少車主一邊品着飲料,一邊犯嘀咕,“這也太不務正業了”,甚至有人調侃再這麼搞下去,“蔚來飲品銷量將遠超汽車銷量”。

在“第三空間”這方面比肩星巴克,牛屋還另外配備兒童樂園,裡面有一個繫着圍裙的小哥陪護兩位車主的學齡前兒童,蔚來免費提供帶娃服務,所言不虛。牛屋版託兒所設備也豪華,我瞄了一眼,裡面除了各種兒童玩具,還擺着jellycat玩偶。

正喝着飲料欣賞落地窗外的街景,一位店員走過來邀請我們製作“手工鬱金香”,說只要1個積分就能加入,步驟類似大學社團活動,用蔚來的app掃碼簽到報名扣積分。兩位應該是售後服務的女職員,柔聲細語讓我想起幼兒園老師,介紹說不是正好婦女節了嘛,而且有個車主說自己花粉過敏,手工花正合適。正巧一個女車主帶着朋友來玩,一邊做花一邊跟自己的售後聊起家長裡短。

要不怎麼說“買車就是買生活”呢,在一個汽車門店裡,想辦公可以插上電辦公,想談事兒可以點壺茶談事兒,想調劑調劑心情還有各種手工活動,售後還能給你來場心靈馬殺雞。

體驗完美劇裡白人富太太都愛的手工環節,最後感受一下洗手間,因爲車主強烈安利牛屋洗手間也值得打卡。護手霜是歐舒丹,據說有的店用的是更有精緻中產內味兒的Aesop,以及祖瑪瓏散香器。

“來偷護手霜了”

新能源汽車門店,終於活成了星巴克夢寐以求的樣子。

“天天去蔚來牛屋騙吃騙喝”

有吃有喝,能辦公能做手工還能遛娃,將來再加點美甲洗頭業務,牛屋確實離海底撈不遠了。這裡被車主稱爲“雨天裡的收容所和避風港”,啥時候雨天上火鍋,纔算把歸屬感徹底整明白了。

一個賣車中心捲成這個樣子,每家新能源車企都有責任。

2024年剛過了兩個月,已經有好幾個品牌新開了各種“體驗空間”“旗艦中心”,華爲在王府井圈下兩層樓開旗艦店,理想在華貿落地“旗艦級零售中心”,比亞迪旗下高端品牌“仰望”也在上海開了“仰望中心”,個個都是“城市客廳”,個個都辦公、咖啡、手工藝、兒童區一應俱全,對“生活感”和“優越感”的尺度拿捏恨不得精確到納米級。

華爲和理想的新門店

蔚來2017年建立“牛屋”時,尚算是開了先河,如今平替星巴克、免費託兒所幾乎成了標配,“不務正業”越來越變成“正業”。

卷出鄙視鏈了都

以前只有蔚來車主有“牛屋”可曬,搞得特斯拉、比亞迪一衆“對家”的客戶都忍不住去瞅瞅,還有在評論區留言求薅羊毛的,現在大家都在買樓造排場了,“迪迪蔚”手牽手,羊毛不怕薅不夠。

別問這些“新勢力”爲啥扎堆圈地,原因很簡單,還有什麼比熱門商圈的一座三層大店更能在消費者面前多刷臉?

新能源車企的刷臉之路,其實早就開始了。你或許也能記起,這幾年逛過的商場,一層少不了那麼三四五六家賣車的,密度不輸以前的化妝品專櫃,商場一層沒有電車展廳都不夠檔次。

圖源澎湃新聞

那些車要麼在圓形展臺上轉圈,原理就跟理髮店門前滴溜溜打轉的條紋燈柱一樣,讓你無法不注意,要麼車門呈雙翼展開狀打開,車還被整個吊起來,邊上再加點發光材料烘托氛圍,唯恐科技感吸引不了顧客老爺們。

攻入商場的排頭兵是特斯拉。2013年,“中產大玩具”把在華第一家體驗店開進以“藝術氛圍”著稱的北京僑福芳草地,後來這家體驗店雖然關了,但商場一樓逐漸成了車的天下。

選擇商場的邏輯顯而易見,這是接觸目標用戶最便捷的途徑。擺在城郊4S店裡,新能源車們只會在奔馳寶馬法拉利面前黯然失色,進了大商場,纔有了刷刷存在感、混個臉熟的可能。

還有什麼比大商場更符合“經濟發達”這一標準的選址

而一樓就是最理想的根據地,一來車爬不動樓,二來一樓本身也是商場自己的門面,擔負引流重任,多設置高端的奢侈品品牌和最時興的新消費品牌,就像安踏捧紅始祖鳥的策略之一是挨着愛馬仕開店,新能源們把店開在一樓,在立高端人設、樹潮流調性這方面省了不少力。

店員也是形象塑造這個play中的一環。儘管我總感覺新能源門店已經變成了蘋果門店,只要路過就忍不住進去看看摸摸,但車企銷售員不能像蘋果店“天才”那樣被召喚時纔出現,而要時刻準備熱情介紹,現在似乎還捲起了顏值和“新媒體運營”。

比如理想的銷售,最近就靠着容光煥發的自拍工作照,和戳中當代人痛點的職場故事,自創了一條“曾經月薪兩萬,現在轉行賣車”的內容賽道。

好利來看了直呼內行

2019年到2020年,僅一年時間,全國23個主要城市內的購物中心,新能源汽車門店從425家猛增到726家,幾乎翻倍;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2021-2022中國汽車流通行業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國內新能源汽車購物中心門店已達2200餘家,其中近7成集中在全國20個主要城市,尤以北上深居多。

這麼幾年下來,新能源們也從佔一樓的一個鋪面,逐漸進化到佔商圈一塊地皮,自己蓋個兩三層,塞滿客戶可能需要可能還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服務,從“能讓客戶歇個腳”邁向“能讓客戶拖家帶口住下”。

排面是有了,調性是有了,消費者是四面八方觸達了,可代價也是巨大的。

光是租金這一項,就夠車企喝一壺的。

據“讀城記工作室”2022年的報道,車企扎堆涌入商場,直接推高了租賃價格,500平米的商鋪一天租金就能達到1.35萬元,同時新能源汽車門店租金基本是平均租金的兩倍,一樓也更貴,buff疊滿,線下店十足十是個吞金獸。

蔚來2017年在王府井開設的首個“牛屋”,佔地3000平方米,早在當時就被報道一年租金約7000萬到8000萬人民幣,蔚來大手一揮直接簽約6年。

蔚來汽車副總裁魏健也曾公開表示過,有別於傳統汽車品牌,蔚來絕大部分的店都開在購物中心。

搭建銷售團隊也是一筆不小的成本。

還是以蔚來爲例,據媒體報道,蔚來目前銷售顧問有5700人左右,其中超3000人新近入職。

這和我們的見聞倒是對得上,想想工作日人流稀少的下午,牛屋裡還有5個繫着圍裙的固定工作人員,看起來就只負責在牛屋裡做飲料、帶帶娃。在我們停留的一小時裡,進進出出的員工比客人多,而員工休息室裡也坐滿了目測十幾個刷手機的銷售。還有兩位專門來搞活動的售後員工,手裡沒停地纏着鬱金香。

蔚來2023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銷售、總務和管理費用爲30.93億元人民幣(4.947億美元),同比增長33.1%,環比增長26.3%,主要歸因於“與銷售職能相關的人員成本的增加,以及銷售和營銷活動的增加,包括新產品的推出”。

在銷售和營銷上花了那麼多錢,但似乎也沒花到點子上: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蔚來本年度累計虧損高達156.56億元,2023年25萬輛的銷售目標,只達成了16萬輛,目標完成率不到65%。

說到底在商場一層搞排面、建高端牛屋,這些都是真金白銀堆出來的,目的很簡單嘛,讓品牌在線下線上最大限度地刷存在感。

新能源車企,明明都是玩轉流量的營銷大師啊。

馬斯克就不說了,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硅谷鋼鐵俠”,雖然近些年越來越瘋,但個人形象經營得太成功,瘋都瘋得有道理,這種魔力延伸到特斯拉身上,不管多離譜的產品都會被視爲“前瞻”“突破”“重大創新”。

我國的車企高管們,也都是老網友了,動不動就在微博上訴衷腸、爆大料,這些發言本身就是人們感知品牌形象、分析行業動態的重要依據,微博就成了車企的公關陣地,車企對微博營銷的重視,甚至達到了讓媒體討論“車企公關戰能不能拯救微博”的程度。

微博營銷副總裁吳默去年年底表示,截止2023年,汽車領域高管在庫數量400位,2023年就新入駐了42位,其中不少積累了數量龐大的粉絲羣。同時,車企也喜歡上熱搜,新浪汽車統計,2022年全年微博汽車熱搜登榜130次,比21年提升了450%。

不過,有很多熱搜都是因爲鬧笑話上的。比如前段時間蔚來的“先品白酒再試駕”,又比如“極氪小編髮蔚來廣告”,品酒試駕引來了交警,但亂髮廣告卻獲得了認可,有網友表示:“極氪的小編真是營銷天才,發自家產品無人問津,就通過發友商的文宣,搞個大力度反轉,大家驚愕之際話題就來了,再趁熱度發自家,一鳴驚人、人盡皆知。”

既然一直在爲流量想招,我看也可以學習4S店搞“勇闖”挑戰,140字微博陷入“中年危機”,14秒短視頻可是還蒸蒸日上。

“AC汽車”撰文指出,短視頻的好處在於,讓沒去過門店的陌生客戶先有個初步瞭解,同時可以在評論互動中看其他車主的評價,讓後市場門店有了更多的主動權跟用戶交流。

既然已經砸了那麼多錢賠本賺吆喝,不如繼續發揚商場一樓引流精神,隨逛隨參觀,也算是雙向奔赴了。

開篇圖源:小紅書@麥樂迪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