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逐低空經濟第一方陣,南京規劃三年後產業規模超500億元

南京發力搶佔低空經濟先機。5月15日下午,南京低空經濟發展大會舉行,《南京市促進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6)》正式發佈,明確三年後全市低空經濟產業規模發展超500億元,推動全市低空經濟發展水平穩居全國第一方陣。

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韓立明在會上向低空經濟領域學術界、產業界發出邀約:希望共建創新聯合體,構建“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聚力攻堅關鍵核心技術;共育產業生態圈,全力支持頭部企業落地,重點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打造低空製造、低空服務兩大優勢集羣;共促服務全鏈條,拓展“低空+”多元化應用場景,構建低空經濟發展支撐體系。

所謂低空經濟,是指在3000米以下空域內,以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低空飛行活動爲牽引,輻射多領域的綜合性經濟形態。今年4月14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工信部副部長單忠德說,低空經濟是典型的新興產業、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將來一定會形成萬億級產業規模。

南京是江蘇發展低空經濟的“種子選手”。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南京市相關部門獲悉,南京低空經濟產業基礎良好,在研發、製造、配套、服務、人才等方面具有優勢。早在2019年,南京就建成全國首批13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南京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中國電科28所等高校院所,在無人機動力系統、機電系統、航電系統等研發上走在前列,整機設計、飛行控制等形成先發優勢。在產業鏈上,南京已集聚低空經濟企業上百家,涵蓋低空製造、低空保障、低空飛行等各個領域,低空經濟產業生態初步形成。

根據南京確定具體指標,未來三年,建成240個以上低空航空器起降場及配套的信息化基礎設施,3個以上試飛測試場和操控員培訓點,規劃建設1-2個通用機場,開通120條以上低空航線,全市低空經濟領域高新技術企業超120家,培育30個以上具備示範效應的創新應用場景。

《方案》明確,重點任務涵蓋5個方面20項具體任務:保障低空飛行活動方面,聚焦實現大規模、低成本、安全可控的飛行活動,提出了完善低空飛行制度設計、推進空中交通協同管理、提升飛行管控服務能力、打造低空飛行數據平臺、建設地面低空基礎設施、構建低空數字智聯網絡等;提升低空產業集聚水平方面,聚焦企業培育、產業配套、載體建設、做優品牌等,提出佈局低空未來產業新賽道、培育壯大低空經濟產業鏈、打造高水平產業承載區等;拓展培育低空應用場景方面,提出打造“政府端”應用場景示範、探索“交通端”應用場景實踐、鼓勵“商業端”應用場景創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