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〇後飛天,更多青年人正奔跑在新徵程上(創新談)
來源:人民日報
90後航天員朝氣蓬勃的風采、自強不息的鬥志,彰顯着新時代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和中國形象
“展現了中國青年一代自信樂觀、熱情友好的陽光氣質”。習近平總書記在接見第三十三屆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時,對我國奧運健兒的表現給予充分肯定。
中國青年的陽光氣質,綻放在奧運競技場,也閃耀於浩瀚星空。前不久,執行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行任務、飛抵中國空間站的航天員乘組中,就有兩名90後航天員。這也是我國航天員隊伍中首次有90後飛天,他們朝氣蓬勃的風采、自強不息的鬥志,彰顯着新時代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和中國形象。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大漠深處騰空而起,38歲的楊利偉成爲中國第一位飛天的航天員;21年後的2024年10月30日,34歲的航天員宋令東和王浩澤順利奔赴中國空間站;2024年10月30日12時51分,中國航天員第五次“太空會師”,實現了70後、80後、90後3個年齡段航天員的“天宮”同框。這充分證明,中國航天人才隊伍接茬成長、接續奮鬥,航天事業後繼有人。
90後航天員飛向太空,是中國航天事業蓬勃發展的必然。一代代航天人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新,推動中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藍圖繪夢”到“奮鬥圓夢”,實現歷史性、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從2021年4月底天和核心艙發射開始,僅用不到20個月,空間站就全面建成;2023年中國航天實施67次發射任務,位列世界第二,研製發射221個航天器,發射次數及航天器數量刷新中國最高紀錄……昂首向前的航天事業帶來旺盛的人才需求,爲中國青年搭建了廣闊的奮鬥舞臺,創造了難得的成長機遇。
航天人才快速成長,青年力量扛起重擔,體現着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決心和信心。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只有不斷創新,中華民族才能更好走向未來。從天宮、北斗、嫦娥到天和、天問、羲和,中國航天不斷創造新的歷史,靠的就是自立自強、持續創新。青年人才的創新力、創造力能夠爲航天事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青春力量,北斗導航、探月探火等重大戰略科技任務的許多項目團隊成員平均年齡在30多歲。國家的需要、制度的保障、事業的召喚、平臺的激勵,吸引着越來越多的80後、90後甚至00後奮鬥在航天科研一線,激盪青春、成就夢想。
90後航天員以及更年輕的航天人脫穎而出,充分展現着新時代年輕人的精氣神。爲了順利飛天,宋令東時刻牢記“天上怎麼幹,地面怎麼練”,勇敢挑戰生理與心理的雙重極限;王浩澤多年鑽研新型火箭發動機,堅定理想、苦練本領,實現了從造火箭到坐火箭的人生跨越。他們矢志報國、腳踏實地、不驕不餒、持續創新,在充滿光榮和夢想的新徵程上砥礪前行。他們的奮鬥身姿顯示出:中國的青年有理想、有擔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擁有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
體育健兒在競技場上斬金奪銀,青年技能人才在國際大賽中屢創佳績,80後90後逐夢載人登月……以奮鬥姿態激揚青春,更多的青年人正奔跑在新徵程上,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劉詩瑤)
《 人民日報 》( 2024年11月18日 第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