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部門發文明確養老金融發展階段性目標 保險業發展空間進一步擴大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孫詩卉 實習生 週末 上海報道

近日,爲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中國人民銀行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金融支持中國式養老事業 服務銀髮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下文簡稱《意見》)。

《意見》明確養老金融發展的階段性目標:2028年,養老金融體系基本建立,養老金融產品和業態逐步豐富,養老金融意識普遍形成,養老金融供給水平有效提升,人民福祉得到有效增進;2035年,各類養老金融政策效果充分顯現,養老金融產品和服務更加精準高效、養老資金投資管理更加成熟穩健,基本實現中國特色金融和養老事業高質量發展的良性循環。

對外經貿大學創新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龍格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我國養老金融產品和服務仍處於發展階段,市場參與者較少,產品種類不夠豐富,投資者對養老金融產品的認知度和接受度有待提高。未來,隨着政策推動與市場逐步成熟,我國將大力發展養老保險一、二、三支柱,進一步推進商業保險年金產品創新,加強養老金融產品設計和投資管理,提升金融服務適老化水平。同時,通過拓寬銀髮經濟融資渠道、健全金融保障體系等措施,支持銀髮產業融資需求,服務養老產業發展。

銀髮經濟深藏活力

推進中國式養老事業、發展銀髮經濟,事關國家發展全局和億萬人民福祉。本次《意見》圍繞“銀髮經濟”與“養老金融”兩大關鍵詞展開。

根據民政部發布的《2023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截至2023年,全國60週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9697億,佔總人口的21.1%;其中65週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15.4%。聯合國標準下,我國已正式邁入“中度老齡化”社會。《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預測,2025年中國的老年撫養比將超過少兒撫養比,社會撫養重心自“養小”向“養老”轉移。

人口老齡化的結構性趨勢下,銀髮經濟正在興起。據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預測,2024年我國銀髮經濟規模將達7萬億元,佔GDP的6%,到2035年將增至30萬億元。國家政策方面亦持續性地給予關注,2021年首次提出“銀髮經濟”以來,更是在政策端發力不斷。202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高度關注“銀髮經濟”,並把“發展銀髮經濟”作爲2024年的重點經濟工作之一。

2024年1月,國務院印發《關於發展銀髮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作爲我國首部以“銀髮經濟”命名的政策文件,其將“銀髮經濟”定義爲向老年人提供產品或服務以及爲老齡階段做準備等一系列經濟活動的總和,具有涉及面廣、產業鏈長、業態多元、潛力巨大的特徵優勢,並強調推動銀髮經濟規模化、標準化、集羣化、品牌化發展;其中特別指出,“銀髮經濟”包含着“老齡經濟”和“備老經濟”,並提出培養包括“養老金融”在內的七大潛力產業。一系列頂層設計之下,銀髮經濟順沿事業、行業、產業和經濟的遞進路徑,走入了大衆的視野。

針對本次《意見》中服務銀髮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龍格對記者表示,銀髮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是指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通過優化產業結構、提升服務品質、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等方式,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福祉的提升。

“養老金融”是此次《意見》的另一大“關鍵詞”。《意見》明確點出,發展養老金融是促進中國特色金融和養老事業高質量發展良性循環的關鍵着力點,並清晰界定了養老金融的內涵與外延,“養老金融是綜合運用信貸、保險、債券、股權、理財等金融工具,滿足社會成員的多樣化養老需求,服務銀髮經濟發展的一系列金融活動總和,包括養老金管理、銀髮經濟融資與風險管理、養老金融產品和服務及老年羣體金融權益保障等”。

保險業競爭優勢凸顯

爲構建多層次、多元化養老金融體系,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促進中國特色金融和養老事業高質量發展的良性循環,《意見》圍繞差異化養老需求,銀髮經濟融資渠道,完善制度保障、構建養老金融發展長效機制,健全金融保障體系、促進養老財富儲備和保值增值,夯實金融服務基礎五大方面,提出16項舉措。

龍格表示,相比其他金融產品,保險公司在養老服務領域以多樣化的產品設計、專業的風險管理和全方位的綜合服務,爲老年羣體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保障。更爲關鍵的是,保險是目前唯一可以承諾提供終身現金流的金融工具。隨着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深化,保險業作爲耐心資本將進一步凸顯,在發展銀髮經濟與養老金融方面具備顯著競爭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在“健全金融保障體系,促進養老財富儲備和保值增值”方面,《意見》中頻頻出現保險業身影,更是明確指出要大力發展養老保險一、二、三支柱,進一步推進商業保險年金產品創新,加強養老金融產品設計和投資管理。

我國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主要爲以基本養老保險爲基礎、以企業(職業)年金爲補充、與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相銜接的“三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其中第三支柱主要包括個人養老金和其他個人商業養老業務。第三支柱作爲我國養老保險體系建設的重點課題,近年來在政策端頻頻受到關注,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長期護理險等產品相繼落地。

12月12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五部門發文,自12月15日起在全國範圍內全面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增加提前領取情形,優化投資產品供給,再度爲第三支柱加碼。本次《意見》中亦體現這一大趨勢,明確“在全國全面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逐步豐富個人養老金賬戶可投資品類,落實好相關稅收政策”。

隨着個人養老金賬戶的全面鋪開,業內預計,市場將迎來歷史性的政策機遇期,借個人養老金政策全國推廣的東風,商業銀行、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等各類金融機構圍繞人民羣衆全生命週期多樣化的養老金融需求,構建差異化、多元化產品體系,提供特色化、品質化綜合服務,尤其是實現對靈活就業人員、新就業形態人員等的服務覆蓋,將進一步激發全社會積極養老意識,厚積養老金融資金,有效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意見》還提及了近期備受關注的長護險推廣及醫保商保數據共享等內容。《意見》明確紮實推進人壽保險與商業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將老年人預防保健、健康管理、醫療巡診、家庭病牀、居家醫療、康復、護理等納入保障範圍;同時,鼓勵積極發展商業健康保險,探索推進醫療保障信息平臺與商業健康保險信息平臺信息共享,更好發揮商業保險在多層次長期護理保障體系中的作用。

數據顯示,2023年,49個試點城市參加長護險人數超1.8億人,享受待遇人數達134.29萬人。自2023年5月1日起,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已爲推動行業進一步發展長期護理保險積累豐厚經驗。

降低養老資金配置風險

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經濟工作要抓好九方面重點工作,第一位是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積極發展首發經濟、冰雪經濟、銀髮經濟。本次《意見》呼籲拓寬銀髮經濟融資渠道,引導社會資本投資養老相關產業。

在養老金融產品投資運作方面,《意見》鼓勵養老資管產品配置股權、股票、債券等資產,提高權益類資產配置比重,提升業績收益水平,並支持建立養老金融產品多重風險緩釋機制,規範運用收益平滑基金,優化產品估值規則,降低養老資金配置風險。

龍格指出,這將給保險行業帶來一定機遇與變化。通過提高權益類資產配置比重,可以增加養老資管產品的收益和吸引力。同時,建立養老金融產品多重風險緩釋機制可以降低投資風險,保障投資者的權益。一方面,這將促進養老資管產品的創新和發展,推動市場更加多元化和競爭化。另一方面,投資者將更加關注養老資管產品的風險和收益特徵,對產品的選擇和投資策略將更加理性和謹慎。

文件明確提出,將穩妥推進商業養老金融業務試點,擴大特定養老儲蓄和養老理財試點範圍。更值得關注的是,監管部門提出要提高產品流動性,探索建立產品轉讓、質押交易登記等服務機制,或意味着養老金融產品將獲得更大的市場空間。

業內專家認爲,這一要求體現了對投資者流動性需求的關注和尊重。通過創新探索現金流穩定、支取靈活的養老金融產品,可以更好地滿足投資者的資金流動性和使用需求。這有助於提升養老金融產品的吸引力和市場競爭力,推動市場更加健康和可持續地發展。同時,也爲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更好的服務體驗。

隨着個人養老金賬戶的全面鋪開,在銀髮經濟的推動下,龍格建議,保險公司可從三個方面着手:首先,加強產品研發和創新。公司需要結合自身優勢和市場需求,開發更加豐富和多樣化的養老金融產品,提供更加豐富和多樣化的產品選擇。其次,持續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加強客戶管理和關係維護,爲客戶提供專業化和高效的服務體驗。最後,強化風險管理和合規經營,確保業務穩健發展和客戶權益得到有效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