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部門:推動村晚、村超、“村BA”等文化體育活動

中新經緯8月5日電 5日,文化和旅遊部網站披露《關於推進旅遊公共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該意見由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應急管理部、國家消防救援局九部門聯合制定,其中提出,推動各地建設一批各具特色、功能完備的自行車道、步道等旅遊綠道;推動打造一批旅遊公路;加大生態停車場和立體停車場建設力度,完善停車場充電樁等新能源服務設施;加強移動廁所配備;推動廣場舞、村晚、村超、“村BA”、藝術節慶、羣衆歌詠等文化體育活動等。

《意見》總體要求爲:利用3到5年時間,基本建成結構完備、標準健全、運行順暢、優質高效,與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相匹配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旅遊公共服務有效供給明顯擴大,服務效能明顯提升,對薄弱領域、高峰時段和特殊人羣的服務保障能力明顯增強,人民羣衆對旅遊公共服務的滿意度明顯提高。

《意見》主要任務包括:

(一)優化旅遊公共信息服務

1.優化線下旅遊服務中心佈局。推動實施旅遊諮詢服務拓展工程。制定旅遊服務中心相關標準,進一步明確旅遊服務中心定位,完善信息諮詢、宣傳展示、投訴、便民等服務功能。以提升和改造既有設施爲主,打造一批互動性強、體驗感好、主客共享的新型旅遊服務中心。積極推動旅遊服務中心和旅遊集散中心一體化建設,重點推動旅遊信息服務進機場、車站、碼頭、高速公路服務區。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在酒店大堂、便利店、租車點等設置旅遊信息諮詢點。

2.加強線上旅遊公共信息服務。推動實施智慧旅遊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工程。支持旅遊目的地政府建設內容全面、信息準確、更新及時、便於查詢的智慧旅遊公共服務平臺,鼓勵在政府門戶網站、官方公衆號、小程序中設置旅遊信息諮詢專欄。推動各地充分運用人工智能技術,積極探索旅遊公共信息智能問答服務。

3.加強旅遊公共信息服務資源整合。加強省市縣之間旅遊公共信息服務縱向聯動,健全信息採集、上傳、發佈機制。推動文化和旅遊與交通運輸、氣象、體育、水利、能源、應急管理、消防、市場監管等跨部門、跨行業的公共信息數據共享,強化旅遊交通路況、景區客流預警、氣象預報預警、災害預警、重要節慶賽事、旅遊經營單位及從業人員信用狀況和服務質量等重要旅遊公共信息的發佈,提前預報,及時預警,科學引導羣衆錯峰出遊。

(二)完善旅遊公共交通服務

4.加強旅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各地將幹線公路與A級旅遊景區、旅遊度假區、紅色旅遊景點、鄉村旅遊重點村鎮、美麗休閒鄉村、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丙級以上旅遊民宿之間的連接道路建設納入交通建設規劃,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形成連接主要旅遊區(點)的旅遊交通環線。推動各地建設一批各具特色、功能完備的自行車道、步道等旅遊綠道。支持旅遊航道建設。推動打造一批旅遊公路。實施國家旅遊風景道工程,制定國家旅遊風景道標準,在保障安全通行的前提下推出一批配套服務好、道路風景美、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旅遊風景道。實施旅遊標識標牌建設工程。結合周邊旅遊資源,按照相關標準規範要求,因地制宜在交通基礎設施中設置相應旅遊引導標識標牌,切實提升標識標牌的規範性、辨識度和文化內涵,支持各地探索智能化旅遊標識建設。鼓勵在高速公路或城市快速路設置4A級及以上旅遊景區旅遊指引標誌,在普通省幹線公路、農村公路、城市道路設置3A級及以上旅遊景區旅遊指引標誌。

5.提升旅遊交通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和管理水平。推動實施旅遊集散中心改造提升工程。依託機場、高鐵站、大型客運碼頭、汽車客運站等交通樞紐,新建、改造一批旅遊集散中心,完善旅遊集散中心遊客換乘、旅遊客運專線、接駁接送、聯程聯運、客運專班、汽車租賃、票務代理、信息諮詢、文化展示等功能。拓展跨區域旅遊集散服務。促進旅遊集散中心線上線下業務融合發展。鼓勵各地建設一批服務於旅遊區(點)的旅遊停車場,加大生態停車場和立體停車場建設力度,完善停車場充電樁等新能源服務設施,探索推廣智能化停車服務。推動各地在旅遊高峰期,面向遊客自駕車和旅遊大巴增設更多臨時停靠點。拓展高速公路服務區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功能,形成一批特色主題服務區。推動有條件的國省幹線公路在保障道路交通安全通暢的前提下,增設旅遊驛站、觀景臺、自駕車旅居車營地、廁所等服務設施。

6.優化旅遊交通運輸服務。優化配置重點旅遊城市列車班次,增開重點旅遊城市和旅遊目的地旅遊專列,增加旅遊城市與主要客源地之間航線航班,增加旅遊旺季航班配置,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增開重要旅遊區(點)直通車和旅遊公交專線,在旅遊景點增設公交站點。完善自駕車旅遊服務體系。積極推動旅遊交通聯程聯運。支持重點旅遊城市開通具有當地文化特色、體驗感強的旅遊觀光巴士線路。支持國內水路旅遊客運精品航線的建設和發展。加強交通管理和智慧交通技術運用,緩解旅遊高峰期擁堵問題。

(三)強化旅遊應急救援服務

7.加強旅遊應急救援機制建設。推動各地將旅遊應急管理納入政府應急管理體系,健全部門聯動的旅遊安全應急救援機制,落實旅遊經營單位安全主體責任,制定旅遊應急預案,建立旅遊突發事件應對機制,強化預警與應急響應聯動。強化旅遊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安全管理。

8.優化旅遊應急救援設施設備佈局。推動旅遊區(點)配置應急救援報警裝置,完善安全設施設備配備,加強消防車道、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消火栓、消防水源等消防設施建設改造。推動在遊客集中的旅遊區(點)設置醫療救助站、急救點,有條件的地方配備急救箱、自動體外除顫儀(AED)、應急救護一體機等急救設備設施。推動高原缺氧地區旅遊區(點)、賓館酒店配備供氧設施設備。指導A級旅遊景區就近與縣級以上綜合醫院建立定向協作救援機制,提高院前醫療急救能力。

9.增強旅遊應急救援的社會參與。引導各地用好旅行社責任保險的應急救援服務功能,鼓勵遊客購買附加救援服務的旅遊意外險。支持各地廣泛開展旅遊安全宣傳教育,將旅遊安全與應急知識教育納入旅遊職業教育和旅遊從業人員在職培訓內容,提高旅遊從業人員安全意識和應急救助技能。

(四)加強旅遊惠民便民服務

10.開展形式多樣的旅遊惠民便民活動。鼓勵各地積極探索實施旅遊消費惠民舉措,有效釋放旅遊消費潛力。鼓勵各地聯合舉辦旅遊消費促進活動,通過聯合發行旅遊消費一卡通等方式,促進遊客跨區域流動。廣泛開展旅遊知識公益教育,推動旅遊知識教育進校園、進社區。完善旅遊投訴受理機制,提高遊客投訴處理效率。優化旅遊糾紛調解機制,保護遊客切身利益。制定旅遊志願服務管理辦法,加快建立旅遊志願服務管理和激勵機制,引導各地常態化開展旅遊志願服務。

11.推動旅遊惠民便民設施建設改造。加強適應老年人、未成年人、孕嬰、殘疾人等羣體需求的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改造。完善智慧旅遊適老化服務。推動旅遊區(點)配備無障礙旅遊設施。引導相關城市及旅遊目的地發展兒童友好旅遊公共服務。推動實施旅遊廁所質量提升工程。全面貫徹落實旅遊廁所國家標準。重點加強中西部欠發達地區,以及高寒、高海拔、缺水、缺電地區旅遊廁所建設。加強移動廁所配備,有效緩解旅遊高峰期“如廁難”問題。鼓勵有條件的旅遊活動場所開展智慧旅遊廁所建設,持續推動旅遊廁所電子地圖標註工作。推動實施旅遊景區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結合鄉村振興、城市更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等重點工作,對旅遊景區及周邊環境進行全面整治。

12.提升入境旅遊公共服務水平。加強入境遊客較爲集中區域的旅遊服務中心外語諮詢服務,提供必要的中外文旅遊地圖、旅遊指南等免費旅遊宣傳材料,完善旅遊服務中心“i”標識設置。鼓勵重點旅遊城市面向入境遊客提供外文版線上信息諮詢服務。在重點旅遊城市公共場所以及A級旅遊景區、旅遊度假區等開展外語標識牌規範化建設行動。推動入境遊客較多的景區開發多語種預約界面,將護照等納入有效預約證件,並保留必要的人工服務窗口。優化入境旅遊支付環境,加強相關軟硬件設施配備,暢通移動支付、銀行卡、現金等支付渠道,提升入境遊客線上線下購買文化和旅遊產品與服務的支付體驗。推動入境遊客快速通關、住宿登記、交通出行、電信業務、生活消費、景點預約等事務辦理便利化。

(五)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和旅遊公共服務融合發展

13.促進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功能融合。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推動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和旅遊服務中心一體化建設。推動將閱讀、非遺展示、藝術表演等文化服務融入旅遊服務中心、旅遊集散中心等旅遊公共服務場所。推動在遊客比例較高的文化設施中,增加旅遊信息諮詢、旅遊地圖、旅遊指南等旅遊公共服務內容。鼓勵地方在保護的前提下,依法合理利用文物建築,豐富其旅遊公共服務功能。在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文化名城(街區、村鎮)的保護範圍及建設控制地帶建設旅遊公共服務設施應符合相關保護要求。

14.豐富旅遊場所公共文化服務內容。推動實施公共文化服務進旅遊場所工程。積極開展鄉村文化旅遊節慶活動。推動廣場舞、村晚、村超、“村BA”、藝術節慶、羣衆歌詠等文化體育活動,民間文化藝術、羣星獎作品、文化講座、美術展覽、優秀劇目等優質文化資源進景區等旅遊場所。在遊客較爲集中的旅遊街區設置表演點位,積極開展街頭藝術表演等文化活動。搭建各類民間文化藝術團體與旅遊經營場所的溝通橋樑,進一步豐富旅遊場所的文化內涵。

15.增強公共文化場所旅遊吸引力。推動博物館、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紀念館、劇院、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場所、考古遺址公園等完善旅遊服務配套設施,提升旅遊公共服務水平,培育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間。在確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支持有條件的公共文化場所創建A級旅遊景區,鼓勵文博單位在旅遊旺季科學調整開放時段。

組織保障方面,《意見》要求,用好旅遊發展基金等既有專項資金,引導社會力量加大投入,加強資金保障。推動將旅遊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納入國土空間規劃統籌考慮,在年度土地供應中合理安排旅遊服務中心、集散中心、旅遊停車場、公共營地等旅遊公共服務設施新增建設用地,支持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依法依規用於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實施城鄉旅遊公共服務標準化建設工程。制定實施城市旅遊公共服務、鄉村旅遊公共服務標準,引導全國重點旅遊城市、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鎮貫徹落實標準要求,充分發揮其引領和帶動作用,爲推進旅遊公共服務高質量發展提供實踐示範和制度建設經驗。(中新經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