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大安溪橋斷橋修復 年底啓動評估

地方希望打造爲自行車橋樑,可望呈現騎鐵馬追火車的優美畫面。 (陳淑娥攝)

歷史建築「舊大安溪橋」已於去年修復完成。(陳淑娥攝)

歷史建築「舊大安溪橋」已於去年修復完成,立委楊瓊瓔19日前往現勘斷橋部分。(陳淑娥攝)

歷史建築「舊大安溪橋」已於去年修復完成,新設橋體連接計劃調查及修復或再利用評估將於年底展開,立委楊瓊瓔、市議員李榮鴻19日會勘表示,後續將再爭取規畫設計經費,最快3年後動工修復,地方希望打造爲自行車橋樑,屆時可望呈現騎鐵馬追火車的優美畫面。

具有百年曆史的「舊大安溪橋」位於大甲區臺1線上,興築於日治昭和時期,橋長約916公尺,橋體跨越臺中市與苗栗縣界之大安溪,爲鐵路與公路共構之橋樑。其中鐵路橋部分,興築於1920年,公路橋則建於1934年,屬於日治時代的二代鐵公路橋,是見證臺灣鐵路發展歷史、早期橋樑工業技術的重要建築。

市議員李榮鴻說,由於橋體結構長期缺乏維護,在水流沖刷及自然因素影響下劣化損壞,於2004年72水災沖毀橋墩,形成南、北岸橋體斷橋。該橋雖已不再肩負實際交通功能,然因見證日治時期橋樑工程技術,在橋樑工程技術史上具有研究價值,且橋墩構造兼富藝術美感,故於2006年9月27日公告登錄爲歷史建築。

楊瓊瓔指出,舊大安溪橋橋體修復完工後,尚需進行新設橋體南北連接工程,她再爭取文化部文資局同意覈定計劃補助經費100萬元,依古蹟修復再利用辦法規定,先行辦理舊橋整體調查及修復或再利用計劃評估作業。

市議員參選人李文傑認爲,舊大安溪橋是全臺僅存的鐵公路共構橋樑歷史,但斷橋卻遲遲未能銜接,造成南北岸無法通行,地方建議修復再利用規畫爲自行車橋樑,可與市定古蹟日南車站串連一氣,作爲文化觀光動線與賣點。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強調,調查評估案總經費需求爲100萬元,在文化部覈定補助後,市府將展開發包程序,目標在年底前完成發包,估計規畫設計需1年時間。

觀光旅遊局長韓育琪說,大安溪舊橋被指定爲歷史建築,文化局已完成相關文資保護工程,地方建議修復斷橋銜接供自行車通行串聯南北岸,斷橋部分長約80.6公尺、寬約5.9公尺,既有橋墩屬歷史建築補強涉及文資審查,待評估作業完成,後續修復工法、建築經費需求將會更明朗。

楊瓊瓔表示,待評估結果出來,2024年再爭取規畫設計經費,後續將由市府觀旅局進行新設橋體連接工程,最快3年後可動工修復;未來完成搭接新橋串連成爲觀光自行車道後,將呈現追火車打卡、遠眺火焰山等新興熱門據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