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過年|年味,就是咂摸出生活的滋味

編者按:就地過年,每個人都了不起。澎湃評論部推出春節特別策劃《就地過年》,濃濃中國年裡每一個就地過年背後都有一份樸實令人動容的深沉情感。此爲系列第九篇。大概從一個多月前起,婆婆就開始頻繁地跟我和老公打聽:“今年過年,怎麼安排?”婆婆是家裡的“大管家”,對於過年這樣“頂天大”的事,更是要提前安排好各類採買。在她看來,我和老公時不時的工作變動是最大的危機和糟心來源。“不好說,得看形勢。”我和老公總是這麼回答她。在她看來頗有幾分敷衍的味道。於是她開始費心費神地盯梢各大新聞APP,對全國各地的疫情變化情況如數家珍。結果,她很快從媒體上的新聞標題裡學會了一個新詞:就地過年。那幾天,我能從她的表情裡明顯看到幾分失落。婆婆家有四個兄弟姐妹,大家平日裡都忙於照顧自己的小家庭,每年的過年成了大家庭聚會的重要日子。去年因爲疫情影響,婆婆已經留在了杭州過年。今年繼續要留守這裡,她的心裡自然是不好受的。我本以爲這樣的“低壓”情緒要持續相當一段時間,可兩三天後,她似乎“滿血復活”,迅速切換到了採辦年貨的戰鬥狀態,天天跟家裡的阿姨討論:這家超市的堅果漲價了、那家超市週末要促銷。家裡的陽臺上也陸續出現養在水桶裡的甲魚、掛在晾衣杆上的醬肉……她還專門抽出一個下午,圍着爐竈做了厚厚一疊春捲皮。偶爾有老家的親戚來電話,問她回不回去過年。她也絲毫沒有不悅:“哎!過年麼,在哪裡過都是過。”老公見到了這樣的情景,覺得有幾分好笑:“看看,什麼變化都改變不了你盼過年的熱情。”盼過年的熱情?在我的印象裡這已經是小時候的事情了。這幾年,每年過年除了坐下來吃幾頓團圓飯,我幾乎沒什麼新年的參與感。這次就地過年,婆婆和媽媽就在我身邊,反而讓我真實感受到了操辦過年原來是這樣一項龐大的工程。不僅要置辦各類年貨、大掃除,要走哪些親戚,要包多少紅包,樣樣都有不小的講究。比如,媽媽列出了一張清單:大舅舅、小舅舅、侄子和侄女,還有平日裡交好的一些阿姨們……各個都不能漏了寄上一份年貨表表心意。前段日子回家,能看到家門口樓道里放着一整排紅彤彤的禮盒,透着濃濃的新年喜氣。一邊是收到的,另一邊則是要寄出的。在真實的鍋碗瓢盆碰撞,快遞收發往來中,我竟然又生出了幾分童年過年的興奮與期待。慢慢地,我發現這股傳遞着的年味不止出現在我家。小區的快遞房裡,堆滿了各式堅果禮盒、南北乾貨、冰凍海鮮等等年貨,甚至還有從老家運來的蝴蝶蘭。小小一個快遞房裡,竟能容納來自東西南北的關懷與問候。一天晚上10點多出門,順豐小哥還在小區門口蹲着,身後的電瓶車車廂裡包裹塞得滿滿當當。“這麼忙?”我忍不住上前打個招呼,“這都二十七了,你們也不休息?”“一天比一天忙。”小哥低着頭整理着包裹,頭也不回地說:“今年我們不打烊,好幾波人大年夜還要寄同城快遞呢!”就地過年,距離家鄉或許遠了,有些距離竟也近了許多。前幾天,有許久未聯繫的老同學問我:你有年貨清單嗎?借我抄一下作業。原來,這位老同學收到了來自老媽的壓力。老媽最近陸陸續續收到了來自表哥表姐寄來的年貨禮盒,趕緊催促女兒也向親戚朋友們表達心意。“多大歲數了,這還是我第一次操辦年貨。”這位老朋友的打來的句子後面跟着一長串笑臉,想來也是樂在其中。年味未必是兒時的那個味兒,時代變了,形勢變了,它也隨之發生了變化。比如今年,誰說不在老家過年就沒有年味呢?身邊親人熱情的操辦就是年味,一家子團聚就是年味,收到寄出的年貨也傳遞着年味。只要年味在心中,讓我咂摸出生活的滋味,幹什麼不是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