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需要怎樣的OTA平臺?

今年國內酒店業的日子並沒有大家想象得那麼好。

一到假期,各地人滿爲患,上半年國內旅遊人次、消費金額再創新高。旅遊的熱潮給酒店住宿帶來機遇,不過,酒店行業卻沒有以前那麼好賺錢了。

國金證券的調查數據顯示,酒店行業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中,RevPAR 同比分別下降了9%、12%;ADR同比分別下降了3%、8%。

甚至一些高檔酒店也難逃拍賣轉讓的命運,根據公開信息顯示,2023年拍賣價格在億元以上的酒店數量超130起。上海虹口三至喜來登酒店、南京金奧費爾蒙酒店、重慶解放碑威斯汀酒店、金茂北京威斯汀大飯店、上海寶格麗酒店等豪華酒店,均在2023年被掛牌出售。

並且從文旅部披露的數據來看,2024年第二季度全國五星級飯店平均房價601.62元/間夜,同比下降2.7%;平均出租率58.25%,同比下降3.34個百分點。

看起來,酒店行業並沒有像旅遊行業大盤一樣增收增利,爲何會出現這種情況?

被"困"在供需失衡裡的酒店行業

遇到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到病因。

今年9月初,華住集團創始人季琦在其公司內部平臺發了一篇名爲《培元固本•論會員的重要性》的文章,其中就提到,部分門店過於依賴OTA補客、店長爲保出租率讓利給OTA等現象,認爲品牌會員個人客戶價值應高於OTA客戶價值。

然而,真的是OTA奪走了酒店的"蛋糕"嗎?僅僅通過構建自己的會員體系,就能讓酒店業重拾高速增長嗎?

事實遠非如此簡單。只能說,這是部分酒店集團對OTA行業的"偏見"。

一方面,其實國內OTA酒旅行業佣金率並不高。據"羅超頻道"基於公開數據的測算,2023年全年Expedia、Booking、攜程、同程佣金率分別約爲12.3%、14.2%、3.9%、4.9%。

國內OTA平臺整體佣金率大約只有國際平臺的三分之一,甚至不足三分之一,對商家的運營成本帶來的負擔相對較低,處於合理區間。

另一方面,酒店集團客單價等核心指標下滑的根本原因,在於市場供需失衡。

畢竟,去年不少人因長時間被限制出行而產生了強烈旅遊需求和衝動,隨着"報復性消費潮"的涌現,酒店業增速迅猛,供給量已超越2019年同期。但隨着紅利消退,理性消費逐漸取代補償性消費,導致市場出現供大於求的狀況。

從數據上看,2024年上半年,新開業酒店2.3萬家,接近2023年全年開業門店量的59%,新增房間規模約100萬間,目前,國內酒店數量、客房數量已達到2019年同期的109%、103%。同期,國內旅遊人次達到27.3億,國內旅遊收入達到2.7萬億,分別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89%、99%。

顯然,全社會酒店供應增加的幅度大於酒店消費增加的幅度,這種供需失衡必然會導致酒店集團經營利潤下滑。

除此之外,當前國內酒店行業還存在嚴重的同質化競爭,硬件設施、裝修風格以及提供的服務內容都大同小異,缺乏特色和差異化。

這不僅降低了酒店的吸引力,也加劇了行業內卷,酒店往往只能通過價格戰來吸引客戶,從而導致酒店的利潤空間降低,還可能使得服務質量下降,形成惡性循環。

如果擺脫同質化競爭會如何?其實酒店行業已經有答案。亞朵集團2024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亞朵集團在二季度實現了營收17.97億元,同比增長64.5%;調整後淨利潤爲3.28億元,同比增幅達到31.6%。如此亮眼的業績,源於其基於用戶需求,推動"深睡"產品持續升級。

所以,酒店行業若想擺脫現實困境,找到新的增長點,或許應先摒棄對OTA平臺的"偏見",多從自身找原因,從用戶需求中找到答案。

酒店行業究竟需要什麼樣的OTA?

當然,類似亞朵多年來持續深耕"深睡"產品,且取得成效的品牌在酒店行業並不多見。其對酒店經營管理能力、資源投入等各方面要求頗高,也不是短時間內能立馬學會、見效的。

那麼,在當下供大於求、同質化競爭嚴重的環境中,酒店行業與OTA平臺的良好合作,或許是重啓增長更現實、更快速的路徑。今年雙十一,就提供了一個觀察窗口期。

攜程早在10月14日就開啓了雙十一預售,上海外灘茂悅大酒店、寧波柏悅酒店每晚999元起,上海JW萬豪酒店每晚900元起,佛山希爾頓酒店甚至降到每晚400元;飛豬則聯合萬豪、雅高、凱悅等高檔酒店品牌發放近百萬份優惠券;去哪兒、美團等平臺也不同程度地參與了這場爭奪酒店消費者的大戰中。

這次的合作,是一次典型的"雙向奔赴",既幫助了OTA平臺引流,也幫助酒店集團平抑淡旺季的影響的同時保障現金流,提高酒店運營效率。同時也證明了,儘管消費環境疲弱,但並不意味着酒店應該單獨作戰,"共贏共生"或許纔是那個"最優解"。

那麼,在當今市場,什麼樣的OTA平臺更受酒店集團的青睞呢?

首先,只有那些能夠提供個性化、靈活化的產品組合,打穿獲客難題,幫助更多的酒店挖掘潛在的優質客戶的OTA平臺,才能成爲酒店行業實現增長的"助推器"。

以攜程和同程這兩大頭部OTA平臺爲例,同程旅行打造了旅行盲盒產品體系和黑鯨會員體系等,不僅提升了用戶的互動體驗,也有效提高了消費頻次;而攜程能佔據高星酒店市場的頭部位置,就是因爲佈局商旅較早,將差旅預訂系統與企業內部OA、費控和財務報銷等系統對接,牢牢綁定了大公司的商旅客戶……

其次,數字化技術、AI等工具正在成爲各個國家、各個行業,以及每個企業不容忽視的核心要務,唯有那些能夠充分利用大數據、AI等前沿技術,從多維度優化產品與服務體驗的OTA平臺,才能成爲酒店業實現高質發展的"動力源"。

部分頭部OTA平臺顯然也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並早早開始佈局,比如同程通過數字化在"賦能"酒店上做文章,形成了基於SaaS、大數據及雲存儲等技術的數字化產品矩陣;攜程酒店業務也發起了"助力成功"計劃,爲商家提供ebooking等數字化後臺管理系統,幫助商家實現精細化管理……

最後,正如《體驗經濟》一書的作者,約瑟夫.派恩所闡述的那樣:"讓交易成爲用戶的記憶,纔是一切品牌制勝的關鍵",這一點在酒店業中同樣如此。

因此,那些能夠提供更好的服務機制,圍繞用戶解決痛點、優化體驗的OTA平臺,才能讓客人從一次性客人變成持續性客人,鑄就內生增長的不竭動力,成爲打開市場的"金鑰匙"。

當前,酒店與客戶的非現場溝通、交流,大多借由OTA平臺完成。比如入住前,用戶對酒店設施環境的瞭解、諮詢;臨時發生變化,協調更改等事項,消費者大多會聯繫OTA平臺協助解決。因此,平臺的服務能力和機制至關重要。

例如,攜程將服務過程細分爲多個環節,通過細化的指標控制確保服務質量,並且構建了世界上最大的旅遊業呼叫中心,客服中心超過1萬人,最大程度保障了服務的標準化和高質量。

爲了更好地滿足國際旅行者的需求,同程旅行也在不斷優化其服務體系,旗下預訂平臺HopeGoo現已全面覆蓋機票、酒店、火車票、門票、船票及當地玩樂六大領域,支持全球16種貨幣支付和多種操作語言……

綜合來看,OTA平臺除了技術研發、IT運維、獲客推廣等支出外,還組建了龐大的客服團隊,解決旅客預訂前、中、後的問題,是幫助酒店行業成交的高效途徑。

或許酒店行業確實需要學着放下"偏見",畢竟,能帶來實際訂單和營收的OTA平臺,不是"絆腳石",而是酒店行業擺脫同質化競爭的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