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家表弟寄宿我家6年,考上研究生後10年沒聯繫,如今突然找到我
十年後,我以爲他永遠不會再出現了。可就在昨天傍晚,他站在我家門口,提着一個破舊的行李箱,滿臉疲憊地喊了一聲:“姐,我回來了。”
那一刻,記憶像洪水一樣涌了上來。十年前,他從我家離開的時候,也是這樣滿臉倔強,只是背後多了幾分冷漠和不屑。他的那句話,我至今記得清楚:“姐,我不會欠你們一輩子。”
他確實沒有欠一輩子。只是這十年,他從未聯繫過我,哪怕我曾經是唯一撐着他走出困境的人。
我是李然,35歲,普通的公司白領。父母早年做生意失敗,欠下大筆債務,我從小就是家裡的“主心骨”。不僅要努力讀書爭氣,還得操心家裡的柴米油鹽。
舅舅家比我們更窮,舅舅早逝,舅媽一個人帶着表弟李成,勉強維持生活。表弟從小聰明,學習成績特別好,但初中那年,舅媽病倒了,家裡徹底揭不開鍋。於是,表弟被送到了我們家,由我父母照顧。
那年我剛滿十八歲,高考結束沒多久。表弟的到來,徹底改變了我的生活。
表弟比我小三歲,剛到我們家時又瘦又黑,像個被風吹倒的稻草人。
他很少說話,也不愛笑,總是低着頭,像一隻驚弓之鳥。
父母對他格外關心,甚至比對我還上心。
他們說:“李然,家裡再難,也不能讓你弟弟斷了學業,他是咱們家的希望啊。”
希望?我看着母親給他夾菜的手,突然有點發酸。
我也想成爲希望,可是從小到大,我都只是那個“懂事的孩子”。別人問父母,爲什麼不給我報補習班,他們總是笑着說:“李然不用操心,她自覺得很。”
表弟來的第一年,我讓出了自己的房間,搬去了客廳的小沙發。他晚上挑燈夜讀,我卻在被子的夾縫裡偷偷流淚。
父母每個月給他買學習資料,拉着他去補習班,甚至爲了他多打了兩份工。可他們卻從沒問過我,高三的課業重不重,壓力大不大,甚至連我的高考志願都匆匆過問了一句,就讓我自己決定了。
我知道,他們是爲了“家”,爲了“血緣”。可是,我也是他們的女兒啊。
表弟很爭氣,高中三年,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可他也很敏感,甚至有些自卑。他從不主動跟我說話,甚至刻意避開我。他或許覺得,他是個“外人”。
那年除夕夜,大伯一家來家裡吃飯。大伯喝醉了,說了句:“李然啊,你爸媽真是太善良了,爲了你這個表弟連命都拼了,你以後可別覺得他們偏心。”
表弟聽了,臉色一下子變得難看。他低着頭沒說話,筷子緊緊攥着,像是快要折斷。我心裡也不是滋味,站起來說了句:“爸媽的選擇,我沒意見。”
可話剛出口,我就後悔了。表弟擡起頭,眼睛裡滿是複雜的情緒。他低聲說:“姐,你放心,我不會拖累你們一輩子。”
高考那年,表弟考上了重點大學,成了我們家族的驕傲。父母在他錄取通知書的那天,開心得一整晚沒睡。他們給他湊學費、買生活用品,甚至還借錢給他買了一臺電腦。但我知道,這些錢是從我考大學的生活費裡省下來的。
我沒有埋怨,真的沒有。我只是默默拿起了兼職的工作,多跑了幾個家教,補貼自己的生活費。
大學四年,表弟很少跟家裡聯繫,每次打電話,都是父母主動問他怎麼樣。他總是說“挺好”,然後匆匆掛斷。他從不提我們對他的付出,也從不提自己過得好不好。
直到他考上研究生的那年,他打來了最後一通電話。他說:“姐,我可能不會再回來了。我會努力工作,把你們的錢還上。”
那一刻,我有種說不出的難過。不是因爲他要還錢,而是我們之間的那種血緣關係,似乎從未讓他感受到真正的歸屬感。他太敏感,太孤獨,甚至太“清醒”了。
十年過去了,他真的沒再聯繫過我們。父母時常提起他,嘆氣說:“這孩子太倔,不知道過得好不好。”我心裡卻有些怨他,甚至有些恨他。
而現在,他又突然出現在我家門口。
“你回來了?”我看着他,聲音有點顫抖。
他點點頭,臉上掛着一絲苦笑:“姐,對不起,我知道,我不該……”
我打斷了他:“進來吧,外面冷。”
他坐在沙發上,低着頭,雙手攥着茶杯,像極了十幾年前的那個少年。
“這些年,你過得怎麼樣?”我問。
他擡起頭,眼眶有些發紅:“姐,我混得很差。研究生畢業後換了好幾份工作,最後借錢創業,賠光了……我沒臉回來,也不知道該怎麼面對你們。”
我愣住了。原來,他的“消失”,不是因爲冷漠,而是因爲失敗。
“你是家裡的一員,不管發生了什麼,都可以回來。”我儘量讓語氣平靜,但聲音還是有些發抖。
他低下頭,喃喃地說:“姐,我真不是個東西……”
我嘆了口氣,遞給他一條毛毯:“別說這些了,先好好休息吧。”
夜深人靜的時候,我躺在牀上,腦海裡全是表弟的臉。他這些年經歷了什麼?爲什麼從來不肯說?
或許,他的倔強,來自於小時候那個寄人籬下的自己。他害怕成爲負擔,害怕被看不起,所以選擇了逃避。可是,他不知道,我從來沒有恨過他。我只是恨,自己沒有讓他感受到真正的家。
第二天早上,母親打來電話,問我表弟的情況。我說:“他回來了,瘦了很多。”
電話那頭,母親沉默了很久,最後說了一句:“家裡永遠是他的家。”
我掛了電話,看着廚房裡忙碌的表弟,突然覺得,這句話很沉重,卻也很暖心。
人生就是這樣,有些人走得太遠,忘了爲什麼出發。但只要還有家,就一定能找到回來的路。
表弟最終決定留在老家發展,重新開始。他開始學着跟家人溝通,也試着放下自己的自卑和倔強。而我,第一次覺得,原來血緣並不是負擔,而是一種深深的牽絆。
或許,我們都需要時間,去和自己的過去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