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育”種子,讓中國農民斷糧路!外國種子商到底使了什麼陰招?

民以食爲天,這是我們自古都明白的道理。在農業生產中,種子的作用同樣重要,沒有優良的種子,那一切都是無用功。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農民種地的種子變成了一年一買,爲什麼大家都要買新種子,明明收糧食時可以自己留種。

用了舊的種子又會怎麼樣呢?現在市場上已經逐漸被一種新型的種子覆蓋了,“絕育”種子的數量越來越多,以後的農民種地還能恢復到以前自育種的條件嗎?

造成我們市場“絕育”種子的人到底是誰,他們都用了什麼招數?

“自願”買種子?

說起種子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袁隆平,雜交水稻問世後不僅解決中國人的溫飽更在世界上大放光彩,填飽了很多人肚子。

這裡袁隆平院士的培育的雜交技術和轉基因技術是存在異同的,相同的地方在於,兩者都是通過基因轉移培育更優良的作物。

不同的是,雜交育種是通過基因相互交流實現優勢互補達到改良的目的,而轉基因目的性更強,手段更直接,可以實現跨物種之間的特定基因轉移。

比如說,某種水稻容易吸引蟲子來吃,而另一種植物則不怕這種蟲子,那麼此時可以通過轉基因技術將不怕蟲的植物特定基因找出來嫁接在水稻上,這樣長出來的水稻就能憑藉這段特定的基因散發出驅蟲的氣味,避免病蟲害。

但這兩種技術都有一個不同的缺點,就是農民無法自行育種。在過去,每收穫一茬糧食,農民可以自行留出一部分種子,這些會被好好存放起來在來年種。

自留的種子沒有經過任何技術處理,遇到病蟲害只能通過打藥進行驅蟲,甚至一茬糧食要打上好幾遍不同的藥才行,而且自留的舊種子產量和口感相對來說不是特別豐富。

雜交種子和轉基因種子問世以後,農民逐漸就放棄了自留種子,不爲別的,單單是舊種子的產量問題就勸退了大部分的農民。

雜交種子對比轉基因種子又有一個缺點,就是每一代都需要篩選,因爲基因上沒有像轉基因一樣直接改變種子的生長基因,所以雜交種子每一代都要經過篩選、培養。

如果是自留雜交種子,那麼第二代的產量肯定是沒有第一代高,而且一代不如一代,農民要想保證產量就必須重新購買種子。

轉基因雖然不需要一代代篩選,但它的致命問題在於連二代都沒有,一代收穫之後自留的種子發芽率超低,甚至不會發芽,只能重新購買。

這樣一年一年種下來,農民多年前沒有經歷過基因改良的舊種子就逐漸被淘汰掉了,現在想要種只能每年都去購買雜交或轉基因種子。

所以說,不是大家自願購買,而是市場和技術推動着農民不得不去購買,舊種子品相不好、產量又不能保證,沒有流通價值,自然就沒有人願意種了。

糧食產量不僅是農民關心的問題,也是國家一直在關切的領域,我國在育種方面一直都比較薄弱,相對於美國、西方來說遲滯發展多年。

以至於在過去被轉基因種子一度佔領國內市場,就比如說大豆種子,在先前的文章《國家已有所預感:西方圍剿中國“糧食安全”的戰爭,可能纔剛開始》,詳細的講述過糧食被圍剿的慘狀。

糧食安全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

雖然當時我國守住了種地紅線,但是在種子基因技術上一直都存在短板,近些年來國家一直在嘗試突破技術封鎖。

要知道,國外轉基因技術申請的全球專利就有60多項,由於我國沒有自己的轉基因技術,導致這麼多年來在購買種子方面給別國交了不少專利費。

現在我國每年從外國進口的糧種就高達7萬噸,我國的大豆將近百分之九十依賴進口,其中白蘿蔔種子進口韓國的,馬鈴薯進口美國,除此之外還有以色列的辣椒,俄羅斯的葵花籽和油菜籽、西蘭花等等。

細數下來哪一項都要花上不少錢,糧種對外的依賴同樣導致農民的種植成本增加,本來種地的利潤就低,成本再往上提本就靠天吃飯的農民根本就沒辦法餬口,種地滿足不了生活,大量荒地無人種,大家都出去打工,自然引起連鎖反應。

另外更危險的是,基因技術掌握在別國手裡,我們的糧食安全存在着潛在的風險,萬一別國不賣了,漲價了,我們也只能硬着頭皮承擔相應的結果。

擁有自己的基因技術刻不容緩,但種子基因技術研製起來並不像想象中的那樣容易,我們要有自己的專利技術首先要避開已經研發出來的專利。

要研究就得有種子支持,就拿大豆來說,經過二十多年轉基因大豆在國內的種植,想要在轉基因大豆上研究出新的技術非常困難。

死磕自己的專利需要大量的時間、人力及物力,所以目前來說,對市場最好的辦法就是一邊接受轉基因種子,一邊進行研製。

2023年12月25日,這天農業農村部發布了一則短短的通告,衆所周知,字越少事情越大。這則公告中表示,國內目前已經有26家企業獲准轉基因玉米和大豆的生產許可證。

這就意味着,轉基因種子在我國市場即將開始商業化應用、生產。而這則公告同樣引起了不少人的疑問。

這批轉基因玉米品種有兩個關鍵詞,“抗亞洲玉米螟”和“耐草甘膦除草劑”。二十年前,我國的棉花種植中就出現了這兩個關鍵詞,但由於棉花不是吃的,大家也就沒多在意。

現在轉基因食品中出現了不免有人會擔心,轉基因食品吃起來真的安全嗎?

轉基因食品安全爭議

這不是大家空穴來風的懷疑,而是已經有國家給出了先例。2022年的時候,墨西哥總統洛佩斯認爲,轉基因玉米可能對人類有害,於是明令禁止,2024年起,墨西哥禁止種植轉基因玉米。

不過爲了墨西哥農民着想,當地設立了兩年的緩衝期以幫助農民進行轉變。

墨西哥之所以如此敏感轉基因食品,一方面就是美國之前的糧食圍剿太狠毒,一點沒給他們留退路,導致墨西哥在種子貿易上一直很被動。

轉基因玉米和草甘膦僅僅捆綁在一起,有專家觀點認爲,轉基因玉米噴灑草甘膦除草劑,就相當於提前服下“毒藥”,雖然降低了成本,達到“草死苗不死”的奇效,但同時也帶來“草甘膦是否致癌”的爭議。

因爲在2015的時候,世界衛生組織首次就將草甘膦歸爲2A類“人類可能致癌物”,但在2017年,歐洲化學品管理局又宣稱草甘膦很安全。

2019年至2020年,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和美聯邦先後表示草甘膦屬於非致癌物。

在這段時間裡,德國內閣也因此事爭議不斷,結果乾脆通過“昆蟲保護行動計劃”決定於2023年起禁止使用草甘膦。

到現在,草甘膦是否致癌並沒有具體定論,有的說致癌,有的則堅持不致癌,到底聽誰的,吵了這麼多年也沒有結果。

雖然過去幾年全球通過豬和牛等動物進行了大量的試驗和數據,一切表明轉基因食品對動物健康生長沒有不良影響。

同樣,還有通過轉基因食品大豆、玉米等餵養老鼠、鴨子等動物,通過兩代甚至多代餵養發現,轉基因食品同樣沒有健康方面的負面影響。

可即便到了今天,也沒有人能百分之百的保證轉基因食品絕對安全,在短期內無法證明,也許要迭代數代人才會顯現,也許幾十代,沒有人能打包票安全,也無法進行確定轉基因有害。

而轉基因食品,大家或許都在有意或無意之間吃過,就比如天然轉基因食品紅薯,其香甜軟糯的口感就有不少人喜歡吃。

此外還有轉基因的番木瓜,也因爲轉基因技術挽救了瀕臨滅絕的境況,現在番木瓜不僅產量高而且口感比之前更好。

對比其他國家,我們的糧食問題更嚴峻,就單拿我國人口來說,要養活14億之多的人口,讓大家吃好、吃飽很重要,同樣,糧食的品質和安全更重要。

如果我們像歐洲國家一樣人口稀少,那以咱們的實力絕對能硬氣的要求綠色蔬菜,能吃多好就絕不要差的。

現在我們的土地已經承受了非常大的壓力,雖然有18億畝紅線,但每年進口糧食的數量仍舊非常高,爲了民衆的糧食安全,我國已經非常努力了。

結語

雖然沒人能說轉基因食品有害或無害,但有一點要注意的事,不強求大家吃或者不吃,轉基因食品進入市場一定要標註清楚,大家可以吃,但不能不明不白的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