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分就9.1,《好東西》真有這麼好?

今年無疑是女性導演大勝利的一年。年初的《熱辣滾燙》讓導演賈玲有望躋身百億票房俱樂部;初秋的《出走的決心》口碑票房雙豐收,導演尹麗川成功轉型,豆瓣評分9.0成爲今年華語劇情片評分第一。如今又有邵藝輝導演的電影《好東西》上映,豆瓣開分9.1幾乎“零差評”的觀衆反饋,給今年的國產電影市場做了一個漂亮的收尾。

“女性題材”從來都不是小衆的,也不是以性別敘事大於一切的觀點表達,只不過作品的創作者和主人公剛好是女性罷了,她們講好自己的故事,書寫關於她們的歷史,就是“好東西”,即“女子東西”。

這幾年互聯網流行了一個新的人造單詞——HERstory,一層含義是“女性故事”,另一層含義是爲了對標“History”,即“由女性創造的歷史”,這個新造的詞能流行起來甚至成了今年奧運會被官方認可的關鍵詞,其背後原因是越來越被人正視的女性需求。

11月22日正式上映、現在已經開啓大規模點映的電影《好東西》,英文名直接翻譯成“Her story”,也是在直接告訴觀衆,這部電影就是在說由女人書寫的故事,即女性敘事。同時,一個“好”也能拆解爲“女子”,也是電影主旨的一種直觀呈現。

電影《好東西》由邵藝輝自編自導,是她之前作品《愛情神話》的“平行篇”,兩部電影共享一個世界觀,還有一些和《愛情神話》聯動的小彩蛋出現在《好東西》中。

故事同樣發生在上海,不過這次邵藝輝把鏡頭對準了在上海打拼的外鄉人,三位女主角也代表了三位不同年紀的女性——對世界有自己想法的小孩王茉莉(曾慕梅飾)、渴望獲得一段穩定戀愛關係的清醒戀愛腦小葉(鍾楚曦飾)和愛逞強愛操心的單親媽媽王鐵梅(宋佳飾)。

鐵梅帶小孩搬到新家,結識了鄰居小葉。兩位性格迥異的成年女性,一個強悍勇敢,一個柔軟又帶點小懦弱;一個擅長給人當媽,一個擅長隨時撒謊。面對舊創傷和新挑戰,她們彼此溫暖互相慰藉。

而圍繞王鐵梅的兩個男人,前夫(趙又廷飾)不時“添亂”,女兒的鼓手老師(章宇飾)似乎充滿新的可能。作爲已經覺醒的女人們和學習過性別議題的男人們,遇到一連串新的問題,看待自己和世界的眼光也一直在變化着。

在電影中,王鐵梅和小葉的性格像是正反兩面,小葉好像有把任何事情都搞砸的能力,她缺愛、渴望愛。王鐵梅“超人母親”般地降臨到她身邊後,女性之間天然的情感聯結讓她們形成了穩定的良性關係,對彼此來說,對方纔是那個“好東西”——讓人開心的東西。

愛不一定需要從原生家庭、異性伴侶那裡獲取,長大後的我們從好的朋友或者榜樣身上汲取力量,獲取愛人的能力,然後勇敢大方地愛自己,好好和世界相處。

在電影結尾處,清醒通透的小孩有句臺詞說:“因爲一生很長,沒必要現在就定下來最喜歡的事。”溫柔輕盈地治癒了所有人。

片中這樣的金句臺詞還有很多,像是“這個世界的規則就是這樣”“那我們就不要玩他們的遊戲了” “世界上一半的人都會流血”“你的眼淚也很好吃”“你怎麼打鼓,女孩就怎麼打鼓”“男子氣概那是最有毒的東西”“追憶過去是油膩的開始”都是字字珠璣的名臺詞。

邵藝輝電影最大的特色就是她幽默鬆弛的臺詞文本,放在片中特定的場合下,形成話趕話的搞笑效果。這種特色放在一些飯桌戲上,表現尤爲明顯。

例如有一段是鐵梅、小葉、小孩和小葉樂隊的三位男性在飯桌上討論月經的戲,女人們大大方方,控訴着“月經羞恥”的荒謬之處,男性此時也能不帶任何異樣的態度說出自己曾經的誤解。

還有一段“雄競”的戲碼,也是電影中的一個高潮亮點,前夫和鼓手老師爲了增強鐵梅對自己的好感度,一個個“孔雀開屏”似的投其所好說着自己以爲能讓女人認同的觀點。

前夫是典型的“女權表演藝術家”,張口閉口就是“結構性壓迫”“上野千鶴子”“怎麼還有女性不打拳?”他一切的理論輸出其實只是爲了“求偶”。

導演用幽默詼諧的方式化解了不少嚴肅的議題,表達犀利。除了女性權益、女性友誼、性別問題、“月經羞恥”,《好東西》還涉及了親子教育、母職懲罰、喪偶式育兒、家務勞動的價值、原生家庭之殤、家庭暴力、親密關係、新聞困境、舉報制度的弊端、校園霸凌等多個熱門話題。

乍一看好像導演什麼都想講,有種大雜燴之感。但其實每一個討論的主題都是配合劇情發展合理自然地出現的,四兩撥千斤的鬆弛感顯而易見,完全沒有“上價值”的感覺。

和《愛情神話》相比,《好東西》明顯進步了不少,原來坦坦蕩蕩的“女性凝視”“女本位”的電影是這個樣子啊!

影片中還有一段關於聲音的蒙太奇特別巧妙,玩音樂的小葉播放一些聲音,讓小孩辨認它出自於哪裡,小孩想到了飛沙走石、狂風驟雨、江河湖海,但其實上,這些來自大自然的宏大聲音,都是媽媽在小小一方天地裡做家務發出的動靜。生活就像一場偉大的交響曲,看似不起眼的家務小事蘊藏着世間萬物,那些被忽視的勞動以另一種形式被“聽見”。

鍾楚曦在首映的時候就分享了自己看這段劇情的感受,她說:“從柴米油鹽中聽到了風花雪月。在她叮叮噹噹的榔頭下,翻起了驚濤駭浪。世界就在媽媽的手中這麼誕生了。”

很多人都說《好東西》和去年全球現象級大爆電影《芭比》在主旨表達上有異曲同工之處,的確有一定道理。兩部影片都用幽默時髦的方式解構當下的女性主義觀點,人人都看得懂,男性觀衆也不會產生任何不適感。

《芭比》和《好東西》中的女性都是閃閃發光的,片中的男性也不令人討厭,反而有點可愛,主演趙又廷就說自己前夫的角色就很像《芭比》中的Ken。電影最終的落點是面向所有人的——所有人都應該勇敢地接納自己。

所以網上鋪天蓋地的女性觀衆好評其實也不全面,《好東西》的“好”,是所有觀衆都能跳脫出性別的範圍顯而易見的好,它的好不帶立場預設,也不帶口味差異、視角侷限。《好東西》同樣適合的男性,它是屬於所有人的“好東西”。

退一萬步說,即使有一些觀衆有了所謂的“破防”情緒,也不能否認《好東西》的一個優點——好笑,畢竟現在豆瓣高贊短評上的熱門差評就是說這部電影“像脫口秀”,或許故事性不足但笑點有餘。把它當做一部純喜劇片看,完全能收穫輕鬆的好體驗。

當然一部好的電影也不一定非要是強劇情的,有生動角色,有自圓其說的邏輯,有有趣的觀點表達,就夠了。候麥、伍迪·艾倫、濱口龍介、阿莫西瓦、洪尚秀......影史上有那麼多男性導演導出了“打嘴炮”式的強臺詞輸出電影,也沒人討伐“像脫口秀”呀?

銀幕上從不缺男性表達,我們已經看過太多“男人和馬”的宏大敘事,換個方式平視真實鮮活還有一些瑕疵的女性形象,並不是一件難事。它可以很輕盈、很溫柔、很好看。

新媒體編輯:平面鏡

新媒體設計:夢伊

圖片來源:豆瓣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