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工第一天,四家上市公司收到證監會問候,爲國庫貢獻了1055萬

2024年開工第一天,A股上市公司的開門紅各有不同。

有的一字漲停開場,不管2024年接下來的行情如何,至少討了個好彩頭,收穫了一份好心情。

有的喜中大標,一個合同的標額就抵得上一個季度或者半年的業績,幾乎已經提前聞到了慶功酒的氣味。

不過,有4家上市公司卻是開工“碰釘子”,齊刷刷地收到了來自證監會的特別問候。

2024年1月2日晚間,興源環境、金通靈、紫天科技、山東赫達都發布公告,收到了證監會發送的行政處罰告知書或者決定書。

決定書是最終結果,如果有罰款,直接按照上面的銀行賬號打錢就行,告知書則還有申辯機會,但多數情況下都是無法申辯成功的,理論上可以直接當成決定書看待。

從公告來看,四家上市公司都需要上繳罰款,一共爲國庫貢獻了1055萬。

不過,雖然都是罰單,卻是各有各的特點。

事情最小的是山東赫達,被處罰的原因是短線交易,也就是上市公司董高監在6個月內有買賣自家公司股票的行爲。

我們的制度對短線交易的處罰本來就很輕,頂格也就是罰款100萬,所以,只要認定爲短線交易性質的,事情都不會太大。

而且,山東赫達短線交易的高管買賣金額一共也就100萬,實在是太小兒科了。

於是,證監會也就開出了一個不痛不癢的處罰,警告,並罰款10萬。

公開資料顯示,被處罰的高管2022年的薪酬是84萬,還有100多萬股股票,市值2000多萬,10萬的罰款完全不傷筋骨。

最倒黴的處罰是興源環境,2016、2017年因爲財務造假,使得之後幾年的財報都存在虛假記錄。

但事情的發生時間到現在都已經超過6年了,而當初經手的董高監們也早就辭職了,已經超過了行政處罰的時效性,也就沒法追究了。

我國行政處罰的一般時效性是2年,特殊一點的5年,興源環境2017年造的假,甚至已經超過5年了。

但冤有頭債有主,總得有個責任人,於是現任財務總監就直接頂上,被罰款80萬。

犯法的溜了,財務總監成了類似的“替罪羊”,那是相當的倒黴了。

當然,也不算冤,畢竟近幾年的年報是財務總監簽字的,而其中確實就有虛假記錄。

上市公司當然也跑不了,罰款200萬。

事情最大的是金通靈,從2017年開始就連續財務造假,瞞天過海6年才被發現。

而且金通靈的造假與衆不同,人家造假都是往多了造,金通靈則是時而虛增、時而虛減,完全難以捉摸。

當然,再難捉摸也被證監會查了個水落石出,累計是虛報了13億的營收、5億利潤,屬於情節比較嚴重的了。

不過,與金額相比,罰款就顯得溫柔了一些。

包括董事長在內的4個責任人一共罰款420萬,加上上市公司的150萬,合計罰款570萬。

其實,金通靈之前收到行政處罰告知書的時候,媒體就已經普遍認爲罰得太輕了。

最冤枉的是紫天科技,上市公司完全屬於是被控股股東給坑了。

控股股東自己的股權被法院凍結了,這種事情控股股東自己不說,誰能及時知道,等控股股東延遲了近半個月才告知上市公司時,已經晚了。

由此造成了信披違規,控股股東被罰那是應該的,只是連累了上市公司和董事會秘書也被罰,想想就冤枉。

可以猜測,當時控股股東不及時通知,想的可能是自己很快就能解決股權被法院凍結的問題,也就用不着通報。

沒成想他高估了自己的能力,眼看瞞不住了,只得通報上市公司。

這樣的控股股東,真是讓人一言難盡啊。

怎麼說呢,雖然是開工第一天就有4家上市公司扎堆被罰,但案子都是2023年立的,現在的處罰只是之前立案調查的結果,

也就是說,這並不能代表2024年的趨勢,只能說不是個好兆頭。

不過,從2023年的處罰來看,監管越來越嚴,處罰越來越重,可以預見,2024年的罰單不會少。

當然,爲國庫做貢獻是好事,但成本未免大了些,犧牲的是普通投資者的利益。

罰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大家最想看到的是,不再有沒完沒了的證監會問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