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少將吳岱之子吳志民:沉痛悼念陳忠大哥

陳忠,曾用名陳章興,1968年入伍之前,母親希望他們兄弟倆忠勇報國,哥哥改名爲陳忠,弟弟改名叫陳勇。

陳忠在部隊退休之後,積極參加傳播紅色文化的工作。2008年參加了北京開國將軍後代合唱團,成爲合唱團元老之一,是男聲小合唱、混聲合唱、男聲合唱的重要成員。

我過去不認識陳忠。但他與我有許多相同之處。他是江西贛州興國人,與我夫人家是贛南老鄉。他夫人是福建上杭人,與我是閩西老鄉。我們四人的父輩都是中央紅軍走出的開國將軍。夫婦二人都是部隊退休幹部,都是北京八一學校畢業生。雙方親戚中不少是同學、朋友。這在近兩百人的合唱團裡並不多見。

陳忠父母在解放戰爭時期結婚,據陳忠說,他在出生前母親還一直在馬車上顛簸。在他五歲的時候,父親陳坊仁從63軍調到志願軍66軍首批入朝,後來又帶領志願軍68軍再次入朝,奇襲白虎團就是志願軍68軍的光輝戰例。陳忠與妹妹留在榮臻小學(北京八一學校前身),成爲新中國成立後的首批留守兒童。陳忠父親所在部隊回國後調到濟南軍區,他兄妹二人與嚴慶堤家、李佈德家的子女都在北京上學,寒暑假才坐火車回家。歲數小一點的都叫陳忠爲“興興哥”,調皮一點的叫他“大興興”。

可能是遺傳的原因,陳忠一家人嗓子都不錯。他參加男聲小合唱隊伍後,很快成了骨幹。積極訓練,遵守紀律,團結協作,成了男小合的主心骨。2017年10月中旬,合唱團夜裡從合肥完成演出任務後回北京,陳忠不顧年老體乏,冒着大雨,與我們來到河北三河參加一個活動,晚間住宿條件不好,大家基本沒有睡。第二天到農村一個小院演出,完成任務後,現場的其他單位演員怎麼也唱不到位,陳忠按捺不住,上去亮了一嗓子,一下子把全場鎮住了。

陳忠爲人豪爽大方。幾次到南方演出,天氣炎熱,他給大家買冰棍,開始就幾個人,一見有冰棍,人越來越多,他都 一一滿足。男小合一次訓練完,陳忠說請大家吃飯。沒想到參加聯唱的部分團員也沒走,乾脆一起,一下子超過了預算不少。2016年,是陳忠他們六個屬狗的“七十大壽”,他們請男小合和部分男高聲部的團員吃飯。女小閤中有男小合的夫人,領導又是興國老鄉,乾脆在一起。結果去了半個團的人。每次乘坐大巴車路過保定,他都聯繫當地軍隊的朋友,給團員們帶來正宗的驢肉火燒。

陳忠忠厚淳樸,爲人稱道。2011年合唱團演出到福建泉州,當地的戰友邀請他帶着合唱團部分團員參觀空軍機場。2015年合唱團在哈爾濱舉辦專場演出,他又聯繫到哈飛集團參觀,使團員們大開眼界。經他聯繫,合唱團還慰問了解放軍儀仗大隊。

陳忠熱愛合唱團這個大家庭,遇到問題總喜歡建言獻策,有時還挺執著。他一家人、夫人一家人不少在合唱團,女兒也早早參加了合唱團青年團。2011年6月,合唱團應邀參加《喬羽音樂會》,要演七八個節目。陳忠先是自費在福特寶請導演組吃飯。當他聽說演出需要一個小朋友參加,原來安排的小朋友怯場時,動員外孫參加排練、演出。祖孫共同上臺演出,留下一段佳話。

北京開國將軍後代合唱團成員、原總參謀部陸航部陳忠大校在接受採訪時說:小朋友唱的歌對我觸動特別大,很多我們小時候聽到的歌,他們現在都會唱,都在唱。紅色的基因代代傳,怎麼傳?什麼是紅色基因?我有一個想法,小學生從小學一年級開始,除了《國歌》要會唱,另外一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也得會唱,今天我在這個現場看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會唱,太好了!這就是真正的傳承。什麼是紅色基因?紅歌就是紅色基因。我覺得這個非常好,特別感動,咱們大埔這個活動太好了。

2016年6月,我們參觀了《百將團》,品嚐了部隊的午餐。陳忠馬上向部隊財務交納飯費。並且說,這是規矩,也是傳承。

近日因身體不適,有時間對合唱團在京外演出做了分析。發現在江西省演出前後17次,名列前茅。演出去過南昌市、九江市(廬山)、上饒市、撫州市、吉安市、贛州市、萍鄉市。其中在贛州演出次數最多,陳忠老家興國就去了4次。究其原因,跟興國籍後代的努力有很大關係。

疫情期間,陳忠得了白肺,一度病危。在夫人和孩子的照顧下,又緩了回來。年前我們通話時,他底氣十足。原來說還要參加合唱團年會。清明節期間房山區在十渡祭拜革命先烈,看到陳忠的妹妹發言,還想陳忠現在怎麼樣。噩耗還是傳來了,繼北京八一學校62屆初中畢業生陳惟克、李戰平之後,陳忠還是離我們而去。

悲哉!痛哉!

作者:吳志民(開國少將吳岱之子)

統籌:李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