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膛取胎兒「丟回海里」!法羅羣島獵殺領航鯨 血色染紅海灣

法羅羣島8月初再度舉行傳統捕鯨活動。(圖/翻攝自Facebook/Sea Shepherd Faroe Islands Campaign)

記者王致凱綜合報導

丹麥法羅羣島自古擁有捕鯨傳統,近日,當地漁民又一次在Hvalvik灣舉行另一次捕鯨活動,數小時內宰殺23頭鯨豚,讓鮮血染紅整片海灣。動保團體現場直擊尖刀宰殺鯨魚過程,更目睹一頭懷孕母鯨開膛破肚,腹中胎兒活生生取出,遊客兒童則在近距離圍觀

根據英國鏡報》報導,海洋保育團體「海洋守護者協會英國分會(Sea Shepherd UK)紀錄了8月2日的這次獵鯨活動,而這已經是法羅羣島今年內第10次類似活動,今年至今共宰殺536頭領航鯨。

過程中,保育團體目睹有剛出生僅數天或數週的鯨魚寶寶屠殺,甚至有一頭來不及出生的鯨魚胎兒,在碼頭旁被漁民從母親的腹中取出。據瞭解,鯨魚胎兒並不會被拿來食用,而是會被「送回大海」。換句話說,這些屍體將會被隨意丟棄。

「海洋守護者」發言人指出,在獵鯨過程中,有越來越多的遊客和民衆岸邊駐足圍觀,使這項捕殺行爲變成某種社交活動。發言人說,甚至有兒童拿着捕鯨刀在海灘上游玩,隨意玩弄鯨魚屍體。

法羅羣島的這項捕鯨儀式被稱爲Grindadrap,漁民會先將鯨豚驅趕進入海灣或峽灣口,迫使鯨豚擱淺在淺灘,然後再持刀將擱淺鯨豚就地宰殺。由於法羅羣島土壤貧瘠且冬季漫長,在古代,居民只能靠食用鯨肉,以及利用鯨魚脂肪做成的燃料度過寒冬,逐漸演變爲大規模捕鯨文化

近年來,這項古老傳統飽受動保組織抨擊,但法羅人則認爲,捕鯨是一項「可持續性」活動,並且受到法律監管,同時也是法羅羣島文化的一部份。從2018年9月起,「海洋守護者」提供法羅羣島10年期100萬歐元(約3500萬新臺幣)的補助金,希望漁民能停止獵捕鯨豚。

法羅羣島位於挪威冰島之間的北大西洋,爲丹麥海外自治領地,面積約1399平方公里,人口約5萬人。

延伸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