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這些,買房就是不幸的開始

1

怎麼看掏空六個錢包買房?

馮叔:

我認爲這是個坑。這個坑,如果你跳下去,你的不幸就從買房開始了。

現在很多家庭是「2421結構」,也就是,夫妻2個人,父母輩有4個人,祖父母輩大概有2個人,再加上1個孩子。

很多時候,祖輩、父輩哪怕再辛苦,也往往要傾盡所有人之力,幫下一代買房。與此同時,一對夫妻上邊有6個老人,他們都在影響着家庭。按照我們的文化傳統,晚輩要孝順,要順從祖輩、父輩的安排,要接受他們對自己生活的干預,結果往往是所有人都不開心。

最終,「掏空六個錢包」買的房子,不僅帶不來幸福,反而讓所有人都活得很辛苦,大家都生活在非常複雜的家庭人際關係中,都覺得受委屈、糾結。

2

「美國式房奴」啓示錄

馮叔:

美國作家戴維·戴恩寫了一本書,《房奴》,講的是美國房地產經歷的危機。

由於美國銀行的房貸並不是直接貸給個人的,中間還有貸款公司,銀行把錢批發給貸款公司,它再批發,零售,找一些客戶。

這些房屋貸款被打包,變成一種證券在市場上出售。經過多家機構轉手,成爲了一種非常複雜的金融產品。其中包含着很多次級貸款,其中一些次級貸款客戶根本沒有償還能力。

在2008年之前,這個貸款鏈條,靠着不斷上漲的房價,發新債還舊債可以維持下去,但是隨着金融危機的爆發,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來臨。這些次級貸款發生大面積斷供,導致大量房屋被收回拍賣,引發房價崩盤,連鎖反應越來越大。

在這次危機中,估計最少有600萬美國家庭失去了住房。

這樣的情況,會不會在我們國家出現?我們的普通民衆,按揭買房以後,會不會面臨類似美國購房者那樣的風險?

我覺得,不用擔心。原因有以下幾點:

我們很幸運的是,過去十年來,政府已經發出了非常強烈、明確的信號,並且有制度建設,那就是「房住不炒」。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而且,在中國,購房者得到的貸款都是一手貸款,都是從國有銀行或者是股份制商業銀行來的,這些銀行的信用是有保證的。

另外,貸款過程中的透明度、程序合規性,也都做得比較好。

此外,中國老百姓的風險意識也比較高,喜歡存錢。相比於很多「超前消費」的美國家庭,中國家庭家裡的現金是比較多的。

當然,對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而言,消費,尤其是住房消費,一定要量力而行。如果租房的環境和市場越來越好,我覺得可以先從租房開始,等到了三十多歲,經濟條件更好時再去買房。

買房時,儘量首付能達到房屋總價的一半左右,月供佔收入的1/3左右,最多不要超過一半。從償貸的角度來說,如此買房比較「安全」。

也千萬不要去投機,以爲房價會不停地漲,去做投機性的消費,一方面解決住的問題,一方面還想通過房價的上漲去賺錢。有這種投機想法的,我覺得大概率會掉到坑裡。

還是應該認認真真工作、生活,然後量力而行地消費,消費得有一個合理的邊界,比如,一年的收入,一半是用來供房,另外一半是用來消費和發展。

大家有空時,可以看看《房奴》這本書,更好地瞭解一下在按揭買房這個模式下,怎樣理解「房住不炒」,以及在政府強調防範金融系統性風險的環境中,我們怎樣管好自己的個人財務,管好自己的負債,管好自己的住房計劃和住房的安排。

注:內容節選自音頻節目《風馬牛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