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陸》小米,拯救北京汽車產業?
去年底,當小米在北京開發佈會,介紹其首款汽車產品小米SU7時,一大隱形受益者是北京。(shutterstock)
去年底,當小米在北京開發佈會,介紹其首款汽車產品小米SU7時,一大隱形受益者是北京。
因爲小米的這款車一定會在北京量產。
早在2021年11月,小米就和北京亦莊經開區簽約,承諾在經開區建設小米汽車總部,分兩期建設年產量30萬輛的整車工廠,其中一期和二期產能分別爲15萬輛。
而在去年底的發佈會上,小米的營銷做得很到位,以這種姿態切入造車,勢必會給汽車產業裡的新老勢力帶來巨大沖擊。
而摸到小米汽車這張牌,對北京也很重要。
北京並不是沒有知名汽車公司,北京汽車就是。
北汽雖然營收還在增長,但非常依賴北京奔馳,2022年北京奔馳就佔了北汽營收的96%以上。
而在汽車發展電動化背景下,北汽的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一直沒搞出太大的名堂。
這就讓北京在新能源汽車時代比較尷尬。
北京也崛起過造車新勢力,那就是理想。然而理想總部在北京,工廠卻一直在常州。
去年理想銷量大增182.2%,交付37.6萬輛,產能也就爬坡,需要新工廠。
理想的新工廠,也設在了北京,量產理想MEGA。
考慮到今年理想衝擊80萬輛的銷售目標,理想的北京工廠將擔負起相當一大部分產能。
產能較大的整車廠落戶北京,也會帶動其他汽車產業鏈上的企業在北京設廠。北京市發改委就提及寧德時代將開建北京工廠,理想汽車將謀劃建設零部件生產基地等。據稱寧德時代北京工廠已經開工建設。
除了最近崛起的新勢力,北汽也在想辦法發力新能源自主品牌。
我們之前在《最近,汽車業出了一件大事》裡提到過,北汽和華爲正在合作。
最新消息是,華爲與北汽智選模式合作的樣車已經完成,定位於中大型純電轎車,有望於2024年北京車展期間發佈,發佈時間將提前至今年四季度。國家商標局的最新公告顯示,華爲已向北汽新能源轉讓多枚「STELATO」商標。
從此前其他車企和華爲的合作表現看,與小康合作的問界賣得不錯,但與奇瑞合作的智界遇到了交付難的問題。
北汽想要在和華爲的合作中幹出名堂,還是得解決產能問題。
這就需要北京汽車產業鏈進一步發展,給這些汽車企業更大的助力。
北京汽車產業進一步發展,對北京本地經濟發展也是很有好處的。
汽車產業從研發、生產到銷售、售後等環節都需要大量勞動力,包括工程師、技術人員、生產線工人以及銷售人員等。這些需要的大多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力,而北京高校衆多,每年大量畢業生正好可以去汽車產業就業。
更不用說汽車企業及其上下游企業的經營活動會產生大量的稅收,如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等,爲地方政府提供穩定的財政收入來源。在目前房地產業萎縮,賣地收入下滑的時候,汽車產業可以爲地方政府帶來新的收入增長。
剛纔提到的理想工廠所在地常州,去年GDP剛破萬億元,就是靠着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迅速實現經濟增長。
這樣看,小米、理想、北汽等汽車企業,也將讓北京強的新能源汽車時代在汽車產業領域競爭的門票。
不過北京發展新能源車產業也有一些問題。
北京是目前唯一同時實行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限購的城市。
2024年北京市小客車指標配額仍爲10萬個,其中新能源汽車指標額度倒是從2023年的7萬個增至8萬個,然而普通小客車指標額度降低爲2萬個。
如果本地買車也受到限制,那麼本地中產買車需求也將會受到抑制,平白無故縮小了很大一塊市場。
如果是爲了減少空氣污染而限制買車,那麼本來污染就少的新能源車也不應該限制。
想要刺激產業發展,還是得擴大需求,打通需求滿足上不必要的堵點。北京汽車產業發展也需要解決需求受抑制的問題。(豆腐乳兒)
(本文來源:「非凡油條」公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