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見的幸福,摸得着的民主”——記盲文版政府工作報告首次亮相全國人大會議

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 題:“看得見的幸福,摸得着的民主”——記盲文版政府工作報告首次亮相全國人大會議  新華社記者史競男、陳弘毅  3月5日上午,北京人民大會堂,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首位盲人全國人大代表王永澄,拿到一份特別的政府工作報告——  雪白的8K紙,環形裝訂,上面有序排列着凹凸的盲文……  王永澄代表一邊認真聆聽報告,一邊用雙手仔細摩挲着這份更顯厚重的文件,難掩激動之情。  這是盲文版政府工作報告首次亮相全國人大會議。  “看得見的幸福,摸得着的民主。”指尖劃過起伏的盲文,王永澄感慨萬千。  18歲因意外事故雙目失明後,王永澄克服重重困難,一步步成爲盲人醫療按摩主任醫師。他舉辦盲人按摩培訓班,創立福建省海峽盲人按摩指導中心,免費培養盲人按摩師6000多人,帶動更多盲人走上自立之路。  “在黑暗中行走,更明白光明的可貴;我是盲人中的一員,更懂得他們的渴求。”  當選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後,王永澄不斷收到各地殘疾人朋友的訴求。他認真記錄、深入調研,形成代表建議,積極爲這一羣體發聲。  去年全國人大會議上,作爲全國人大代表中唯一一位盲人代表,王永澄圍繞盲人就業、教育、無障礙環境建設等議題提交了4份建議,其中一份是關於爲隨班就讀低視力學生出版大字版教材的建議。  去年6月,他應邀列席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提出的針對不同教育階段,編寫出版盲文版、低視力版教學用書的建議,在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的立法過程中得到採納。  去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代表工作委員會會同教育部、國家衛健委、國鐵集團、中國殘聯4家代表建議承辦單位,派出工作人員專程來到福州,上門送交了全國人大代表工作中首次製作的盲文版代表建議答覆。  “收到盲文版答覆件的時候,我一遍遍撫摸着上面的盲文,心裡無比溫暖。全過程、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4份建議的答覆過程,讓我感受到充分的民主。”王永澄說,這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廣大殘疾人的格外關心、格外關注,體現了全國人大尊重人民主體地位、支持保障代表依法履職的責任與擔當。  如今,政府工作報告等大會文件同步推出盲文版,讓王永澄代表的履職路更加通暢。  盲文版大會文件由今年全國人大會議秘書處首次設立的盲文翻譯小組製作。這一小組由中國殘聯派出、中國盲文出版社盲文編譯校印骨幹人員組成,其中有3名盲人盲文專家。  “兩會首次製作盲文版大會文件,爲盲人代表履職提供了更好保障。”中國盲文出版社總編輯沃淑萍告訴記者,去年12月,正式接到爲大會製作盲文版文件的任務,她感到使命光榮、意義重大。這一新舉措,既是對去年9月1日起施行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的積極踐行,更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體現。  “在盲文翻譯工作中,我們與王永澄代表密切溝通、瞭解需求,及時調整製作方案,最終確定了盲文版大會文件的格式體例。”小組成員、盲人盲文專家殷夢嵐介紹,盲文版大會文件將柱狀圖、折線圖等複雜圖表,轉化爲具體清晰的圖解文字;製作了對開表格,方便對照查詢;將內容較多的文件分冊呈現,方便閱讀、攜帶等。“希望幫助盲人代表通過無障礙閱讀,實現高質量履職。”  細微之處見真諦。一點一滴的變化,爲中國式民主作出鮮活註腳。  “去年,我第一次參加全國人大會議,我的愛人作爲嚮導全程陪同,駐地房間裡配有盲文電腦,會場設置了無障礙通道;今年,大會又爲我提供了盲文版文件。作爲盲人代表,我深受鼓舞,要繼續爲殘疾人事業鼓與呼。”王永澄說。  履職一年來,王永澄真切感受到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澎湃脈動,忠實履行着全國人大代表的神聖職責。他的聲音,讓8500萬殘疾人的心聲得以傾聽,讓1700萬視障人士的心願得以“看見”。  “我特別關注殘疾人羣體的‘急難愁盼’問題,今年準備了關於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重視殘疾人養老特殊需求,以及關於促進海峽兩岸殘疾人事業融合發展的兩份建議,想爲更好推動殘疾人事業發展盡一份心力。”王永澄說,一份份建議轉化爲看得見、摸得着的民生福祉,就是他最大的幸福。  又到春暖花開時,民主的殿堂匯聚民智民意。王永澄代表的無障礙履職之路不斷延伸,精彩的故事仍在繼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