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小米發佈會,我看到了AI未來的樣子

2024年底了,AI發展到哪一步了?

相信很多人在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就想關掉這篇文章了。

原因非常簡單,麻了。

從ChatGPT橫空出世,到Sora驚豔1分鐘,再到Pika降溫、AI Pin差評如潮,不到兩年時間,人工智能就從“小甜甜”變成了“牛夫人”。

ChatGPT應用端月活2億,但平均下來,用戶一個月只有4.34天使用了ChatGPT。

Sora至今沒有對外開放,成了OpenAI畫的第二張大餅,倒是國產大模型後來居上,有沒有解放生產力不好說,但一定解放了人類的抽象天性。

在樂子人噴涌的創意下,劉華強和瓜攤攤主冰釋前嫌了,孫笑川和虛擬主播交換唾液了,七仙女和奧特曼雌雄同體了。

讓人兩眼一黑的,不止AI生成的抽象視頻,還有AI引發的社會問題。

今年2月,美國佛羅里達州一名14歲的男孩因沉迷AI聊天機器人,最終選擇自殺,聊天記錄顯示,AI曾教唆他“這不是你不自殺的理由”。

8月,韓國被爆出“Deepfake”事件,犯罪分子使用AI生成技術換臉合成女性色情照片和視頻,並在網絡廣泛傳播,其中超過半數的受害者是未成年人。

通過AI技術造謠、詐騙更是屢見不鮮。前段時間沸沸揚揚的“成都拆遷”新聞,“四川2.15萬億拆遷項目”“成都要給聯合國總部和迪士尼預留土地”“賠了967萬”等說得有鼻子有眼,被證實均爲AI生成。

AI假新聞甚至還形成了產業鏈,有專門的MCN機構利用AI技術,1分錢就能生成7篇文章,標題聳人聽聞,內容真假難辯,但流量轉化下來,一天能賺上萬元。

就,挺刑的。

而這些還只是開始。

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發佈的《工作的新未來》顯示,到2030年,歐洲27%的崗位和美國30%的崗位將會被生成式AI所取代。

高盛的報告也顯示,AI將會影響相當於3億份全職工作的工作量,首當其衝的,就是文職、法律、金融、商業、建築、社會科學等等行業。

想象中的人工智能改變世界,實際落地卻好像南轅北轍,很多AI專家,包括被稱爲“AI教父”的傑弗裡·辛頓(Geoffrey E. Hinton)也多次提出警告,AI的無序發展,可能會導致社會失控。

投資圈開始唱衰AI,別搞了,全都是泡沫。

但說歸說,全球範圍內對AI的投入仍在加碼。

根據預估,2024年微軟、亞馬遜、谷歌、甲骨文、Meta五大科技巨頭在AI領域的投入將超過2600億美元,遠高於2020年的1000億美元。

作爲對比,2023年烏克蘭的GDP是1787.57億美元。

谷歌CEO“劈柴”更是直言,“面對投資不足的風險,我們寧願承擔投資過度的風險。”

國內這邊,上半年,BAT三家公司在AI基礎設施上的資本支出總額高達500億元人民幣,字節、快手等互聯網企業扎堆AI應用,華爲、小米等硬件公司也開始向AI看齊。

咦,不是說AI越快發展,人類越早完蛋嗎,怎麼還搞起“軍備競賽”了?

AI之於人類,就像伊甸園裡的蘋果。

危險是真的——AI會帶來結構性失業,加劇社會不平等,麻省理工的一項研究顯示,AI甚至可以通過對話,誘導人類產生虛假記憶。

但誘惑也是真的——從純視覺智駕路線異軍突起,到具身智能機器人進廠打工,再到AlphaFold3預測所有生物的分子解構,人工智能展現的潛力正在說明,AI不止是一種新技術,更是一種變革性的“元技術”。

技術本身沒有對錯,它可以重構一切,也可以顛覆一切,關鍵在於如何平衡技術的發展和與人類的期待。

那麼我們對AI的期待是什麼?

理想情況下,AI應該像鋼鐵俠的賈維斯一樣,比人類更聰明、更能幹,同時還要更道德、更安全。

但讓一個比人類強大的物種,絕對服從於人類,這種情況暫時只存在於科幻片中。

所以現階段,AI的發展路線主要分爲兩條:

一條以辛頓、伊利亞·蘇茨克韋爾(Ilya Sutskever)等人工智能專家爲主的保守派,強調AI的安全性,意在將強大的AI鎖在人類可控的範圍內。

另一條則以谷歌、OpenAI等科技公司爲主的激進派,着眼於更強的人工智能,更大的商業價值。

如果把人工智能比作一條登山的梯子,安全和強大就是梯子的兩頭,缺一不可,需要彼此平衡發展,纔可能曲折前進。

拯救地球必須要毀滅人類的MOSS

但別忘了,搭建這條梯子的目的是什麼呢?

是登上高峰,讓人類享受到科技帶來的便利,人,纔是AI發展的關鍵所在。

其實AI辦公、AI作畫、自動駕駛的本質,是以人爲中心的。

只是技術的發展超過了社會的準備,但又沒有創造出足夠的新崗位出來,因此需要宏觀層面的引導和介入,讓無序膨脹的AI收攏到適合的方向。

還有AI Pin、AI眼鏡等等AI硬件,也是從人的需求這個角度出發的。

只是相比實實在在的AI能力,現階段的AI硬件,更像是套了個AI殼子的應用程序,智能沒體現多少,價格倒是高了不少。

說來說去,以人爲中心的AI產品,應該是什麼樣的?

就拿智能手機來說,打個比方,你正在刷短視頻,種草了主播正在吃的辣條,通常情況下,你需要先退出短視頻APP,再打開外賣/電商APP,選擇辣條,再完成支付,才能吃到主播同款。

如果有了AI手機,你只需要說“我想吃這個”,手機會自動識別屏幕,理解你說的是什麼,然後跳轉到相應的APP,選擇商品,最後再跳到支付軟件完成付款,幫你一步到胃。

問題是,這中間涉及到的短視頻、外賣、電商、支付軟件,相互之間並不是互通的,相反,各大應用之間壁壘森嚴,你無法在微信直接打開抖音短視頻,淘寶也是最近才支持微信支付。

從手動操作,到嘴動完成,其本質的區別在於人機交互的方式。

而基於大模型重構的AIOS,恰好可以從底層邏輯上改變人與設備的交互方式,讓一切AI產品,有了智能的基礎。

正好前兩天小米發佈會更新了澎湃OS2,就拿我個人最喜歡的幾個點來說道說道。

首先是跨設備連接。

這兩天有個微博熱搜是,#爲什麼用慣了蘋果的人不換安卓#,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在於,蘋果的設備之間可以做到無縫連接。

你在Mac上覆制一段話,可以直接在iPhone上粘貼,手機上的文件,也可以隔空投送給iPad,非常方便。

而按照小米一貫的調性,是比蘋果走得更遠。

所以澎湃OS2的妙享桌面2.0,不僅支持各種設備之間的文檔互傳,還支持把手機應用拖到平板上,並且兩臺設備之間的應用還能接力。

也就是說,你在手機上看的小說,可以直接拖到平板上大屏幕看,還能跳轉到上次手機看到的地方,繼續閱讀。

這還不算完,蘋果用戶習慣iOS是吧,澎湃OS2乾脆連蘋果生態也兼容了。

小米手機可以直接和iPhone/iMac連接,點擊分享照片就能一步到達蘋果相冊,還能打開蘋果專有的格式文件。

有人開玩笑,熱烈歡迎小米加入蘋果豪華全家桶。

立刻有人指出,誰加入誰還不一定呢,小米生態纔是更大的那一個好吧。

也對,畢竟小米除了手機、平板、筆記本、智能手錶,還有小米汽車、智能家居、智能家電等等硬件產品。

而當更大的小米生態,遇上更強的澎湃OS2,就誕生了一個打通多個小米設備的智能助理——超級小愛。

它會識別手機屏幕,自動抽取屏幕結構化的關鍵信息,然後幫你執行下一步操作。

比如你在小紅書種草了一家餐廳,超級小愛能幫你找到屏幕中的地址信息,然後調動導航工具到這個地址。

同時,超級小愛還有記憶。

比如我們平時經常會需要註冊賬號,登記身份信息,小愛警告思考歸納,會把這些長期不變的信息保留下來,形成記憶。

等到下次你需要輸入銀行卡賬號、身份證、手機號碼的時候,就能直接召喚小愛幫你輸入,省去了來回查找的麻煩。

問題是,這麼多個人信息,隱私安全有保障嗎?

這一點也不用擔心,超級小愛所有的敏感信息都在手機硬件端加密存儲,你可以隨時查看,也可以命令它刪掉某段記憶。

而且,小愛還保持了一貫的貼心。

咱們平時經常會收到各種APP的消息推送,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沒什麼營養的信息,但也有一些關鍵信息,隱藏在一大堆垃圾信息裡,很容易被忽視。

比如我訂了張機票,消息推送提示我晚點了,但我壓根沒看見,這時候小愛可以自己完成理解,然後提取「飛機晚點」關鍵信息推送給我,節省了很多細碎的時間。

從技術上講,這些操作並不難實現,難的是,小米想到了,然後去做了。

當然,小米能夠成功邁出第一步,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小米率先意識到了AI拓展至全生態設備的潛力。

當你看電影時,小愛能自動幫你關上窗簾,調整燈光亮度,增加沉浸感;當你睡覺時,小愛同學會幫你關掉電視;當你聊天、瀏覽網頁時,小愛同學能從手機屏幕上識別地址,直接放到小米汽車導航上……

以上內容只是澎湃OS2更新的一小部分,卻讓我們看到了AI打通全生態設備的無限潛力。

我想,隨着澎湃OS的不斷升級,共享同一個“澎湃基座”的小米手機、汽車、電視、冰箱、掃地機器人等等設備,未來會編織成一張更大的智能巨網,實現無處不在的AI服務。

那是一個怎樣的未來呢?現在或許很難想象。

但可以肯定的是,小米正在「AI全生態」上全力以赴,未來的AI牌桌上,一定有屬於國產硬件的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