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衡陸影響力 拜登政府亞太事務官員:致力與太平洋島國合作

爲抗衡中國影響力,拜登政府亞太事務高官:正致力與太平洋島國合作。(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據美國之音報導,美國國會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當地時間3月14日就美國在太平洋島國地區的戰略舉行聽證會,多位議員就中國大陸在該地區的安全、外交、經濟影響力等問題表達關切。美國國務院東亞及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康達(Daniel J. Kritenbrink)、國防部印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拉特納(Ely Ratner)和美國國際發展署負責亞洲事務的助理署長薛邁龍(Michael Schiffer)列席作證,闡述美國對抗中國在該地區影響力的措施。

報導稱,2024年,吉里巴斯宣佈,中國警察正與當地警察合作,美國國務院對此表示關切,並表示絕不容忍中國「跨國鎮壓,包括在全球建立警務中心的企圖」。與此同時,中國2022年與所羅門羣島簽署安全協議,去年開始進行警務合作。

在美國國會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14日一場關於美國與太平洋島國關係的聽證會上,兩黨參議員對中國與該地區一些國家進行警務合作表達關切,並擔憂中國在該地區的經濟影響力。出席作證的美國國務院和國防部高官表示,太平洋島國強烈希望美國參與,美國也正採取積極行動,抗衡在中國影響力。

美國會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首席共和黨議員裡施(Sen. James Risch)在聽證會上問在場官員,當美國想和另外國家合作時,常提供物資、醫療或食品,爲何當中國與太平洋島國合作時,專注於簽署警務協議?

美國國防部印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拉特納表示,他相信專注中國於警務協議,因爲「這是他們可以獲得和支持對東道國政權影響力的機制。」他說,美國國防部並不提供內部警務支持。

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康達指出,中國的警務合作方案是不透明的,令人關切。美國國務院已經增加對該地區的執法援助,「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與太平洋大家庭、斐濟、巴布亞幾內亞、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夥伴合作,」康達說,「這些國家有着長期的傳統,幫助該地區國家進行安全和警務,我認爲這非常有效。我們認爲,顯然表明有可以替代中國警務協議的替代方案。」

拉特納說,美國繼續保持與太平洋地區擁有軍隊的3個國家(斐濟、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加)保持軍事關係,在該地區進行常規軍事演習,並與盟友澳洲、紐西蘭、法國、日本能盟友保持合作,維護地區安全。

中國大陸是太平洋島國重要的自然資源和旅遊業出口市場,其「一帶一路」倡議已經延伸到該區域10個國家。

對於外交關係委員會資深民主黨參議員梅嫩德斯(Sen. Bob Menendez)提出的中國大陸的經濟力量是否在該地區對美國國家利益構成挑戰的質詢,康達的回答是肯定的。但他也補充說,美國在過去幾年中與太平洋島國領導人進行了密切接觸,「要求美國參與的信號可能是我在任何地區所見過的最強烈的。」

康達承認,與中國大陸的經濟往來對這些國家來說很重要,美國並非要求各國選邊站,而是努力爲太平洋島國提供一個有別於中國的選擇。「他們渴望與美國合作,我們正在盡一切努力來使之實現。」

美國國際發展署負責亞洲事務的助理署長薛邁龍表示,通過「一帶一路」進行「債務外交」是中國常見的行爲模式。「中國提供看似很有吸引力的提議,但背後是債務陷阱,以及影響力和進行更多腐敗行爲的機會。中國不僅讓他們陷入債務困境,還讓他們陷入政治、外交問題。」

在聽證會上,共和黨參議員裡基茨(Sen. Pete Ricketts)對中國在該地區施加影響力、拉攏臺灣邦交國表示關切。太平洋島國諾魯在今年一月臺灣大選僅兩天後,宣佈與臺灣斷交,並與中國恢復外交關係。

臺灣2024年大選剛落幕,太平洋島國諾魯就宣佈與臺灣斷交與中國建交。在美國國會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於3月14日舉行的聽證會上,有參議員對此表達關切。

對此,列席作證的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康達說,「令我們失望的是這些做法、中國使用的藉口,包括某些經濟誘因和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被誤用、誤解,但我們再次向諾魯以及臺灣在該地區的其餘三個夥伴傳達的訊息是,各國在與中國達成這些安排時應該小心謹慎,並且中國通常會做出許多承諾又不能兌現,這可能會產生負面後果。」

康達也表示,美國正與現存的三個與臺灣有外交關係的國家緊密合作,以確保他們的需求得到滿足,阻止中國利用任何機會擴展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