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人壽攜手產官學 透過數位科技提供樂齡「心」解方

中華民國賴清德副總統於論壇開幕致詞時表示,臺灣人口老化速度快,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化社會,臺灣人民平均餘命延長的同時,不健康年數也隨之增加,顯示高齡常見疾病將爲社會帶來諸多挑戰。爲解決高齡化的問題,政府除了實施多項政策以提高生育率解決少子化問題,同時也透過多項健康促進政策,讓長者可以更輕鬆地獲得所需協助。然而,民衆的需求是多層面的,需透過公私協力凝聚更多專家學者建議,以延續政府高齡化社會政策,確保臺灣達到永續樂齡社會。

美國在臺協會處長孫曉雅表示,臺灣擁有非常健全的健保制度,高齡化社會需更着重在疾病的預防並增進心理健康,健康樂齡論壇提供公私協力的交流平臺,讓產官學界專家探討樂齡健康相關措施、挑戰和影響,從高齡者經常面臨的骨質疏鬆症、肝臟疾病、以及心理疾病,來探討政策方向並尋求解方,以帶領檯灣迎向更美好的超高齡社會。

臺灣安進總經理李宜真表示,安進自2017年首度提出「Predict & Prevent預測與預防」思維,盼轉變傳統「Break & Fix生病後接受治療」概念,積極攜手產官學整合資源專業,驅動「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私協力」,聚焦高齡社會下的骨質疏鬆議題,自2019年攜手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和彰化縣衛生局,首創全臺第一個社區巡迴骨質密度篩檢車計劃,已在彰化縣各鄉鎮協助近4000名65歲以上長者接受骨質密度檢測。2020年亦與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臺灣楓城骨科學會共同合作打造雲林縣日長照骨鬆醫療照護網計劃,爲數千名長者骨骼健康把關,充分體現政府民間公私協力精神。」

康健人壽總經理暨執行長邵駿崴(Tim Shields)於論壇中分享,迎接超高齡社會,心理健康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議題。康健人壽長期以來透過「360康健指數」調查報告,深入瞭解國人身心靈各面向的健康狀態,也發現臺灣民衆的壓力指數普遍較其他國家高,今年因爲疫情的衝擊,「心理健康」更成爲民衆最關切的議題,當臺灣邁向超高齡化社會,長者們和其照顧者的壓力指數和心理健康都不容忽視。

數據顯示臺灣有280多萬人有看過精神科醫生,其中65歲以上高齡者約44萬人,約等於每7名長者就有1人看過精神科醫生,而其中憂鬱症帶來的負擔最大。數據同時也顯示,長期心理上有情緒低落或其他問題的10人中,僅有4人有病識感,但其中只有3人願意採取行動求助專業,資訊不明確、缺乏信任感、或欲求助時的內外在成本,如交通、距離與時間等,都是抗拒心理諮商的可能原因,遠距抱抱平臺的建立,即是運用數位科技來協助有需求民衆,透過和康健人壽跨界合作,希望可以讓更多長者和照顧者擁有更良好的心理健康照護,以迎接樂齡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