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陸大將換誰?歐盟招手臺積電 與美加強審查疑針對陸企

歐盟討論對華戰略是否調整。(圖/達志影像)

川普政府從2018年發動貿易戰以來,讓陸美關係出現裂痕,拜登政府上臺後,外界一度以微紛爭就此平息,但雙方几度溝通,效果卻未顯現,歐洲議會本週將表決呼籲歐盟制定對華新戰略報告案,主要是面對大陸崛起,歐洲國家如何因應與處理想關問題。歐盟也開始轉變政策,有外媒傳出消息,歐盟打算找上日本、南韓及新加坡建立數位夥伴聯盟,並加深與臺灣的雙邊貿易,以及加強與美國合作審查海外投資,被視爲針對大陸。

據日經亞洲評論報導,從歐盟取得一份對印太戰略文件顯示,疫情彰顯供應鏈的脆弱性,歐盟希望與亞洲夥伴共同強化半導體供應鏈。其中,大陸是歐盟最擔憂的核心,但該文件仍呼籲與北京當局進行多層次的合作,不願意直接批評。該文件也警告,南海、臺灣海峽等具有地緣政治風險的地區,也許會直接衝擊歐洲的安全與繁榮。

印太戰略文件也透露,歐盟將處理半導體太過依賴亞洲生產的問題,打算在2030年掌握全球20%先進製程生產,並與東京、首爾及新加坡這些地方協商數位夥伴協議,發展AI技術,並打算與臺灣也這類沒有協議的夥伴建立雙邊貿易關係。

美國半導體巨頭高通執行長日前在慕尼黑車展透露,若歐洲的汽車晶片產能獎勵措施可以吸引正確的晶圓代工夥伴,甚至有先進製程生產線進駐,不排除與其合作。其中,德國車用晶片大廠英飛凌(Infineon)執行長Reinhard Ploss早在8月就對全球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赴歐設廠的可能性表達支持,甚至偏好度超過英特爾。

此外,根據外國財經媒體報導,歐盟官員本月稍晚將與美國官員於賓州匹茲堡(Pittsburgh)討論,關於雙方審覈潛在敵意海外投資架構達成共識。美國與歐盟的高級官員將於9月29日在匹茲堡舉行美國-歐盟貿易和技術委員會(TTC)成立大會,預料也會發表類似聲明,包括促進出口管制、AI以及半導體供應鏈的合作。

近期大陸半導體公司聞泰科技(Wingtech)旗下全資子公司荷蘭安世半導體(Nexperia)想收購英國晶圓代工廠威爾士新港晶圓廠(NWF),引發外界注意,同時大陸企業在美國掛牌上市,卻不願意遵守美國會計準則,去年川普政府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只要不願意遵守規定的外企就必須下市,被視爲針對陸企,然而,大陸叫車平臺滴滴出行今年6月底赴美上市後,反而遭到北京當局嚴厲監管,甚至後續引發一連串監管行動,導致大陸互聯網巨頭倒成一片,甚至代表大陸科技股的香港恆生科技指數急挫跌入熊市,這也讓大陸資本市場增添更多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