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變現科技股 六大壽險首季資本利得逾1,100億

前六大壽險第一季實現資本利得逾1,100億元,主要靠實現臺積電等科技股,讓六家壽險首季稅後純益達689億元。圖/本報資料照片

五大壽險持有臺積電股票部位

臺股首季靠臺積電衝上2萬點,壽險業亦靠臺積電等科技股首季搶下開門紅。國泰、富邦、南山、新光、凱基、臺灣等前六大壽險,第一季實現資本利得逾1,100億元,主要靠實現臺積電等科技股,讓六家壽險首季稅後純益達689億元。

除南山人壽,金控下五家大型壽險中有四家首季減碼臺積電,規模約480億元。業者表示,首季雖有新臺幣貶值的兌換利益,但避險工具及提存準備金成本仍高,還要支應本業經營成本,滿手債券又多是跌價損失,第一季能「變現」的只剩下股票,其中又以臺積電獲利較豐。

六大壽險持有臺積電平均成本大約在每股450~560多元左右,第一季臺積電股價漲逾30%,3月底收在779元,大型壽險光一檔臺積電就可能有逾百億元的未實現利得,因此趁機出售實現獲利,保住首季獲利的開門紅。

雖有壽險公司私下表示4月臺積電站上800元,感覺「賣早了」,回檔還是會伺機補部位。

六大壽險公司第一季實現資本利得約1,165億元,大部分都是國內外股票,壽險業至3月底投資臺股市值已逾2兆元,海外股僅約新臺幣5,200億元,六大壽險首季實現的資本利得估計約有8成、近900億元是來自臺股。

據公開資訊,金控下五大壽險即國泰、富邦、新光、凱基、臺灣,最大持股都是臺積電,至3月底5家公司共持有臺積電市值約3,415億元,相較去年底市值增15%,以富邦人壽持有約1,360億元最多,估計有近18.7萬張,因此富壽的臺股未實現獲利是壽險業中最多,新光人壽加上臺積電的債券持有部位則逾900億元。

去年底臺股在1萬7,930點附近時,壽險的臺股未實現利益就有近800億元,國壽、富壽、臺壽都逾200億元,即便有實現部分獲利,但也不斷回補,在臺積電攻上800元,臺股站穩2萬點下,壽險臺股未實現獲利估計可能逼近2,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