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與博物 | 醫學考古促進中醫藥文化傳承

醫學考古學通過研究考古發現的醫藥遺存,揭示古代醫療技術、疾病、養生、醫學人文等問題。醫學考古遺存往往能夠刷新人們對醫學史籍所載的故有認識。考古發現的藥材、藥具、疾病遺骸等醫藥遺存堪稱豐富,對於深化中醫的鍼灸、外科手術、藥物炮製和配伍方法、養生方式等研究具有獨特作用。許多失傳的中醫藥劑藥方,可通過分析考古發現的醫藥遺存,使之重現,如天回醫簡的出土就重現了失傳2000多年扁鵲醫書。考古學以其特有的研究手段與方法論優勢,發掘和揭示了醫藥遺存的內涵與價值等潛在信息,不斷擴大着人們對傳統醫學的認知視野。

01

什麼是醫學考古學

醫學考古學是研究“人”的學問。中國古代醫學注重對人體結構和功能的研究。陝西省榆林市清澗縣李家崖遺址出土一件石塊,其上刻有人體骷髏人像,五官、肋骨形象逼真,是今所見我國最早的與人體解剖相關的圖像。這表明距今3000年前,人們對人體結構已有了一定的認識。雙包山漢墓、老官山漢墓出土的人體經穴漆木人,用漆線繪製了鍼灸經脈循行徑路。經絡是人體運行氣血、聯絡臟腑、溝通內外、貫穿上下的徑路,存在於人的身體內部,但並非肉眼可見。人體經穴漆木人,清晰地繪製了經絡循行徑路,其承載的是古代經脈醫學的智慧,體現了中國醫學的博大精深。

醫學不僅僅是關注疾病的科學,更具有以人爲本的屬性。醫學之所以有源源不斷的生命力是因爲其中貫穿着醫者人文情懷。醫學考古學的研究不僅注重技術層面,還揭示物質遺存背後體現的古代醫學的人文精神。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的藥物冷卻器、灌藥器,反映了醫者對患者吃藥問題的用心;山東微山縣兩城山出土的東漢畫像石《扁鵲行醫圖》,繪製的是扁鵲執貶石或針對患者進行醫治的場景,患者有秩序地跪坐一列等待醫治,反映了漢代在醫患心理方面基本形成了體現公平、平等原則的行醫規範,即醫者對患者一視同仁。通過對醫藥遺存中古代醫德和人文精神的解讀,可啓發現代醫者的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養。

02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醫學考古學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圍繞人的健康問題,開展古代疾病治療方法和養生方法的研究。

中醫的經典醫術多依據文獻記載。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將中醫醫療技術概括爲砭、針、灸、藥、導引、按蹺六大技法。從考古發現看,中醫醫療技術的產生遠遠早於《黃帝內經》。如古代鍼灸術。浙江跨湖橋遺址發現距今8200—7000年的骨制鍼灸針,將中國鍼灸醫學的歷史推前了4000多年。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了四根金針和五根銀針的“九針”。這些考古發現極大延伸了中國鍼灸的歷史,是古代醫療技術發達的寶貴證據。

中醫外科手術是中醫治療疾病的基本方法。由於文獻對這方面記載的匱乏,造成中醫外科手術並不發達的誤解。考古所見距今約5000年前,我國已有了開顱手術,人骨案例在各地多有發現。裡耶戰國古城遺址發現一套較完整的治療刀、箭傷所用的青銅和陶質醫藥器具,包括青銅箭頭、青銅針、青銅夾子、青銅藥匙、小陶藥罐。江陰夏顴明墓出土了柳葉式外科刀、平刃式外科刀、圓針、小剪刀、鑷子、藥刷以及醫針等一整套手術用具。考古學研究中藥的炮製有獨特優勢。考古發現大量的藥具存留有藥物,爲古代中藥炮製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實物。海昏侯M1所出木質漆盒中發現的米蒸地黃炮製工藝,是迄今爲止所見最早的中藥地黃炮製品;藁城臺西商代遺址F4的大罐中發現桃仁、郁李仁、棗子、草木樨、大麻子等植物種仁,還見有重8.5千克的酵母菌殼,應爲藥酒,表明商代已使用酒炮製藥物。古文獻中有關藥物炮製的記載比較簡單,醫藥遺存則能夠呈現比文獻記載更爲豐富、真實的古代藥物炮製工藝信息。

養生遺存蘊含衆多的古人養生方式。通過對考古發現的按摩器具、運動養生與衛生遺存、藥食同源遺存等的分析,可以挖掘古人的養生理念和方法,梳理古代養生方式的類型。養生遺存將古代養生法生動呈現,如考古發現的運動養生材料,多以圖像的形式展現,易於理解和推廣。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彩繪導引圖,共有圖像44幅,每圖均繪有一個運動姿勢的人像,姿態各異,鮮活傳神。

醫藥遺存爲我們認識古代豐富多樣的醫療技術和健康養生方法提供了寶貴信息,蘊含着精深的醫學原理,對現代醫療、康養的發展有重要啓示和參考價值。醫學考古學要着眼於人民健康水平的提升,重視對古代醫療技術和健康養生方法的總結,並使之得到充分的傳承和發揚光大,這是科學研究“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具體實踐。

03

推動醫學考古學走近人民

醫學考古學研究不僅僅是與古人對話,更要爲現實服務。從古至今,人類經歷了無數次疾疫的衝擊,健康對於古往今來的人類無比重要。醫學考古學研究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廣度和深度進軍,把我國醫學文明起源和發展以及對人類的重大貢獻更加清晰、全面地呈現出來。積極開展醫藥遺產價值的開發和利用,推進創新藥物和文創產品研發、健康養生知識普及等,實現醫學考古學研究成果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醫學考古學在對古代中醫藥研究的基礎上,注重中醫創新藥物研發。考古發現的醫藥遺存爲中醫創新藥物的研發提供了依據。跨湖橋遺址出土距今8000年前後的藥罐;楊官寨遺址發現距今約5000年調節婦科疾病的藥物;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出土唐代治療頑翳丁翳眼疾病的萎蕤丸及服方;陝西藍田北宋呂氏家族墓地出土白釉圓瓷盒內發現複方藥物,成分包括輕粉和鍾乳等。根據考古發現的藥物遺存,運用科技手段進行成分分析,結合經典名方或中醫經驗方,可研製中醫特色製劑、創新藥物和大健康產品,真正實現爲人民健康服務。

養生是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的有益方式,可以通過對養生遺存的研究,探討古代運動、衛生、導引、食療等養生之法,並將之推廣。馬王堆漢墓導引圖改造的養生術“馬王堆導引術”在歐洲廣爲流傳,是傳承與利用中醫藥遺產的成功範例。可以運用現代技術,以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如漫畫、短視頻等方式,宣傳推廣運動、食療、導引等養生古法,實現研究成果的創新性發展。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飲食健康。醫學考古學注重古人的飲食健康和食譜研究,挖掘中醫食療養生法,爲當今所借鑑。我們可以通過社交媒體、健康諮詢平臺,發佈古人飲食健康知識,並與健康食材供應商、食品加工企業合作,推出符合中醫藥膳食療原則的食品和調料,提高藥膳食療的便利性和可行性。

方興未艾的醫學考古學,從人民的需要出發,以客觀、科學的態度,深入挖掘古代醫藥遺存的內涵;面向人民,注重醫藥知識普及,使公衆廣泛知曉考古發現的醫療及養生等古代醫藥成就,促進中醫藥文化的傳承、發展與傳播;服務人民,創新轉化科學研究成果。我們應繼續推動醫學考古學走近人民、走向世界,服務全人類。

(作者系西北大學醫學考古學研究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