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成績陸續公佈,查考研成績是什麼體驗?該做什麼?

想起我當時考研那一年,到現在也有個小十年了。

當年考研的時候,說白了就是不想那麼早進入社會,純粹是想再過幾年校園生活。

校園生活就是這樣,多數時間沒什麼壓力,吃喝不愁,有父母兜底。

考研查成績的時候,心裡自然是很期待的,但往往查出來的,也不一定能夠如願以償。

我當時恰恰就是如此,跟所謂目標院校的校線差了不少分,當時說實話,心裡面已經不是有沒有底的問題了。如果跟目標學校校線差三分五分的,還可以去祈求目標院校每年根據考生情況進行動態調整,去調高或者調低幾分。

但是動不動差兩位數的量級,而且單科線也並不理想,我估計是不太可能了。

所以當時幹了一件事,抓緊找下家。時間就是金錢,大概在各個招生單位剛剛上班之後就挨個打電話問,去聯繫相關導師。當然給招生單位打電話也有技巧,比如校招生辦、院招辦,很多人認爲打電話是個無用功,其實有時候也能獲取到一些信息,當然多半時間是去等消息,但是從心理層面來說,還是有好處的,最起碼緩解了一些心理焦慮。

我記得當時最常說的就是,按照往年的情況,有調劑名額嗎,這個分數是否有一定希望之類的。但是多數學校基本上的官方回覆就是,要等消息等通知,等研招網的公告等等。

當然也不僅僅是打電話問了,還有給目標院校發郵件。當然個人條件比較好的一些學生,還是有希望的,比如平時表現優異而且有一定學術能力,只是考研考得不好的這些。但實話實說,平時表現最優異且有學術能力的這批人,要麼拿到保研名額順順利利保研了,要麼也不會有很多淪落到調劑這個池子裡。但我依然堅信,說總比不說好。

包括到最後,已經有一所南方學校願意接受我了。當然,事情沒到最後,永遠不知道是什麼結果。最後的結果就是,目標學校降分且幅度較大,順利進入面試又面試逆襲了。

但這也教會了我,如果這件事情不到最後一步,我們依然要有所準備,不要放棄任何一個依然有可能的選擇。

所以一個差一點都調劑不上的學生,就上岸了目標院校。這件事情雖然已經過去好多年了,後來進入目標院校之後又順利上了另外一個岸,但我依然把當時的選擇記在心裡。

所以,如果面臨和我一樣情況的同學們,可以再試一試,再拼一把。

也許正應了那句,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