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打造新體驗——從2號線到1號線(下)
太原軌道交通項目實施時間不長,但起點卻不低。定於2月22日開通運營的太原地鐵1號線,從列車運行到乘客服務,隨處可見高科技的應用。
安全將乘客送抵目的地是交通工具的首要任務。爲了保障安全營運,1號線積極引入新技術、新設備,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的運營安全保障體系,爲乘客打造安全、便捷、舒適的出行環境。
列車運行控制系統俗稱信號系統,是列車的“大腦”,控制列車安全高效運行。1號線信號系統創新性地採用了基於智能感知的列車自主運行控制系統,不僅爲列車裝備了“聰明大腦”,更是配備了“智慧眼睛”。中國鐵建太原軌道交通1號線公司建設管理部工程師韓鵬威介紹,該系統相對於傳統全自動運行系統,通過車與車之間的直接“對話”,使列車變得更加聰明,具備了自主運算、自主規劃、自主決策的能力,突破了傳統“車—路”分離控制模式,通過“車—車”“車—地”的協同控制,實現列車自主運行。
同時,1號線所有列車均配置了安全性最高等級SIL4級的智能感知系統——“列車鷹眼系統”,利用人工智能,通過雷達、攝像機等設備實時探測列車運行前方障礙物信息,並根據實時探測信息控制列車運行,爲司機增添了一雙“眼睛”,避免了列車撞人撞物風險。韓鵬威說,“列車鷹眼系統”在直線區段探測距離約300米,當發現前方有異物侵入或人員誤入軌道時,會及時報警並自動控制列車降速停車,避免發生碰撞事故。
保障列車安全運行不僅涉及車輛本身,還與軌道、供電等系統息息相關。韓鵬威介紹,1號線採用先進的智能運維繫統,實現對列車、軌道、供電等關鍵設備的實時監測和預警,有效提升運維效率,保障運營安全。他說,列車智能運維繫統通過安裝在列車上的傳感器,實時採集列車運行數據,並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實現對列車關鍵部件的狀態監測和故障預警,有效預防列車故障的發生。軌道智能巡檢系統利用軌道檢測車和軌道巡檢機器人,對軌道幾何尺寸、鋼軌表面狀態等進行自動檢測,並生成檢測報告,幫助工作人員及時發現和處理軌道隱患,保障列車運行安全。供電智能監控系統對地鐵供電系統的電壓、電流、溫度等參數進行實時監控,並對異常情況進行預警,確保供電系統安全穩定運行。
同時,1號線運營公司秉持“創新、綠色、智慧、平安”建設理念,將雲計算、大數據、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城軌交通深度融合,聚焦全生命週期智能建設運維。在節能降耗上,採用行業領先的數字化供電技術,配合制動能量回饋及分散式無功補償系統,提高了電能質量和節能效率。在車輛運行上,搭載了網軌檢測等五大在線監測系統,給乘客提供高安全的乘車體驗。在車輛檢修上,採用智能巡檢機器人,配合智能化運維繫統,提升了列車檢修效率。
爲了應對突發情況,1號線各種安全措施都有備份。“就拿列車自動駕駛爲例,1號線採用的列車可完全實現自動駕駛,但車上還有隨車司機。”韓鵬威說,1號線一期車輛採用全自動駕駛最高自動化等級生產研發的A型車輛,具備高效重載、綠色智能、安全可靠、數字節能等特點。列車最高時速80公里,最大載客量2500多人。列車具備自動喚醒、自動運營、自動休眠、遠程控制等多種功能,在照明系統、空調系統、智能運維繫統等方面進行了優化升級,提高了乘客乘車的舒適感和體驗感。
硬件先進,服務乘客出行1號線也不落後。1號線各車站設置有智能導乘系統、智能客服機器人等設備,爲乘客提供信息查詢、路線規劃、票務辦理等服務,提升乘客出行體驗。1號線開通後,運營公司還將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分析挖掘運營數據,爲運營決策提供數據支持,提升運營效率和服務水平,爲乘客提供更加安全、便捷、舒適的出行體驗。記者 司 勇
來源:太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