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監控使用率5% 上億設備閒置
司法院和法務部2022年斥資上億元建置、啓用「科技設備監控中心」,但使用率不如預期。(本報資料照片)
知名遺體修復團隊「76行者」前總召陳修將虐殺女友,判10年10月定讞,卻棄保潛逃,外界質疑爲何不採科技監控?司法院和法務部2022年啓用科技設備監控中心,但截至今年7月,命被告接受科技設備監控僅50几案,設備使用率僅5.18%,立委批評花上億元建置設備宛如打水漂;但基層法官直言,要隨時掌握電子腳鐐訊號,對司法人力是沉重負擔。
民衆黨主席柯文哲身陷政治獻金申報不實風暴,檢方諭令會計師端木正200萬元交保、木可公關負責人李文娟150萬元交保、兩人均限制出境出海,是最近接受科技監控的案例。
司法院與法務部2020年委託高檢署建置科控中心,斥資1億1753萬餘元辦理採購案,同年《刑事被告科技設備監控執行辦法》生效,並在2022年設置科控中心,每年另編2000餘萬元委外維護。然而使用率卻不如預期,審計部報告指出,截至2023年11月底,各院檢機關命被告接受適當科技監控僅33案,其中院方約12案、檢方約11案;立委今年7月底調取資料,累計也僅50餘件。
審計部指出,被告配戴或裝置的監控設備計有57套,與採購的設備數量1100套相較,使用率僅5.18%。
立委林思銘說,不少立委質疑科技監控使用率偏低,本來希望運用科技預防嫌犯潛逃,法官、檢察官卻沒有好好利用。他呼籲要落實訓練,提高使用率,畢竟交保等手段,有錢被告並不在意,最怕的是自由被沒收。
法務部次長徐錫祥承認,司法官目前不是很熟悉運作,將再宣導訓練。不過強制處分是司法官權利,只能多宣導以此作爲羈押或交保等替代方式。
有法官坦言,司法人力不足,讓被告使用電子腳鐐,除要寫裁定書說明充足理由,一旦出現警告訊號,誰來24小時掌握?過去也曾發生被告斷線失聯,法官緊急指揮警方拘提,被告辯稱未注意才漏接手機,法官只能無奈告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