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業設廠效應 外國人來臺置產大回溫...半數在高雄

高雄房市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外國人投資臺灣不動產大回溫,住商機構彙整內政部數據顯示,外國人2024年第1季在臺取得290棟建物,是2022年以來同期新高,土地、建物取得面積也較去年大增不少。外國人今年第1季取得建物總面積約1.16萬坪,其中高雄市就達6,040坪,佔全臺約51.7%,等於外國人取得建物面積超過一半在高雄。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分析,雖然房地合一稅制、《平均地權條例》修法等衝擊下,影響部分外資置產意願,不過隨着政府頻向國際大廠招手,電子業話題發燒,長線外資已有重返房市的跡象。

根據內政部統計,外國人今年第1季中,在臺共取得674筆土地、290棟建物,其中土地筆數爲2017年以來同期低點,但建物棟數卻是2022年以來同期最高。

2024年Q1外國人投資六都不動產概況

另外,有別於交易量各有增減,外國人置產的面積卻成長不少,其中土地與建物面積分別達5萬5,708坪、1萬1,687坪,與去年同期相比,漲幅高達80.8%、114.3%。

徐佳馨分析,過去在臺置產外資多爲臺商背景僑外資,近年政策限制之下,讓外資短期炒作的大門已關,但臺灣經濟表現強勁,國際大廠如GOOGLE、輝達(NVIDIA)來臺投資,陸續加碼臺灣,反應在不動產市場,在整體景氣一面向好情況下,增加外國人轉入不動產市場的意願。

觀察六都數據可發現,外國人在臺取得不動產各有偏好,其中取得土地大量集中在新北市、桃園市,而建物則以雙北物件爲主。但值得注意的是,外國人2024年第1季取得建物面積共達1萬1,687坪,其中高雄市就達6,040坪,換言之,當季全臺約51.7%建物面積都集中於高雄。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雙北匯聚臺灣政經資源,向來都是外國人購置建物的首選。不過,外資購置土地偏好地價相對低,且具捷運或機場等交通優勢的桃園市、新北,使兩者成爲土地交易冠軍與亞軍,另兩地會受外資青睞,推估也與設廠等需求有關。

賴志昶指出,外國人購置高雄建物雖僅約35棟,但外國人取得的建物面積卻佔全臺逾半數,也和高雄近期招商積極、外國投資族羣青睞大型商用不動產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