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民謠X世界音樂 竹市6月起5場「世界音樂系列講座」

邀請醒吾科技大學流行音樂創作系專任助理教授張淳菡,將帶來5場世界音樂系列講座。(新竹市政府提供/陳育賢新竹傳真)

新竹市文化局鼓勵傳承與創新客家文化藝術,將於6月2日起連續5周在圖書館動物分館辦理5場「世界音樂系列講座」,邀請醒吾科技大學流行音樂創作系專任助理教授張淳菡,講授世界5大洲不同地區的音樂。

文化局表示,此次講座除了讓學員認識客家民謠及世界5大洲音樂特色,也盼能培養多元文化素養,建立多元族羣主流化的觀念,講座名額有限,即日起至5月30日開放線上報名。

文化局長錢康明指出,市府今年爭取客家委員會補助辦理系列講座,邀請各客家歌謠社團班級學員及民衆報名參加,期能培養學員實作、創作及欣賞能力,並增進音樂涵養、激發潛在創意思維、擴大客家文化發展視野,期能開創客家歌謠音樂不同格局,進而達到客家文化永續發展的目標。

文化局指出,山歌、兒歌等民謠一直是客家文化中相當重要的元素,不論是插秧累了稍事休息或是行至林野田間問路,皆能以民謠溝通,除了是1種音樂的形式,更是彼此理解與交流的重要媒介。

醒吾科技大學流行音樂創作系專任助理教授張淳菡來自新竹關西客家,父母也都是客家人,熟知客家山歌、童謠等客家文化。張淳菡指出,過去在客莊生活圈成長,大家都說客語,沒有太多的族羣意識與族羣認同,反倒是到了國外求學,接觸了許多華人團體,他們常以語言來區分彼此的親疏關係,才意識到客家族羣的歸屬與認同。

張淳菡平時除了教學工作,也是知名男中音演出者,張老師說,不論是學習還是演出,唱的大多是外國的語言、外國的曲目,反而自己最熟悉的母語在舞臺上卻最陌生,希望藉由此次活動,讓各界更理解客家民謠與世界音樂,比較彼此的異同、互相欣賞,並將客家文化植根於每個人心中。

文化局說明,5場講座主題包含6月2日「什麼是民謠?走出臺灣,觀望亞洲─從東北亞到東南亞,認識各地不同之民謠」、6月9日「大洋洲之聲─澳洲及紐西蘭之民謠探討」、6月16日「美洲的聲音─從北美至南美洲,從加拿大到秘魯的音樂探險」、6月20日「樂遊歐洲─走出從拿波里民謠,認識歐洲各國之民謠」、6月27日「撼動的非洲音樂─節奏與非洲民謠,樂天與慵懶並進的非洲民謠」。

時間皆爲下午2時至4時,地點於新竹市圖書館動物園分館視聽室(博愛街111號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