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錦中創作展 粧佛傳統工藝玩創新

臺灣中青代粧佛藝師柯錦中在臺中文創園區推出「佛神造像,涎藝40週年—柯錦中創作展」。(陳淑芬攝)

臺灣中青代粧佛藝師柯錦中推出創作展,家人出馬演奏助陣、主持活動及攝影,多才多藝投入支援。(陳淑芬攝)

臺中文創園區7日起推出「佛神造像,涎藝40週年—柯錦中創作展」,臺灣中青代粧佛藝師柯錦中是無形文化資產傳統藝術粧佛技術保存者,展出傳統工藝及創新作品。柯錦中表示,傳統粧佛走華麗風,近年來則重素雅,傳統工藝隨着時代轉移不但要傳承,還要創新。

柯錦中13歲即師事黃必升先生學習傳統粧佛技藝,17歲自立門戶,23歲退伍後創聖興西佛國,投入粧佛創作40年。他在2011年參加大墩工藝師甄選,拿下首位以傳統粧佛技藝獲選的工藝師;2013年獲頒證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第五屆臺灣工藝之家;2016年榮獲無形文化資產傳統藝術粧佛技術保存者認證。

傳統粧佛工藝極其繁複,從選材、初胚、修光、打底、漆線、彩繪安金及配飾,在使佛、神像能展現莊嚴、肅穆與高貴華麗,展露工藝師功力。柯錦中的雕刻刀法精準、雕工細緻,展出傳統粧佛藝術品,並創新制作漆線雕的聚寶盆,讓粧佛工藝走出創新風格。

柯錦中表示,粧佛製作過程艱辛細膩,過去,他學習工藝過程,每天投入粧佛超過12個小時,現在雖有砂紙等新工具增加製作便利性,但是,少有年輕人願意傳承學習,傳統粧佛藝術出現傳承困難。

柯錦中說,粧佛工藝技術不但需要傳承,也要創新,傳統的粧佛走華麗風,近年來則重素雅,逐漸將傳統的重金重彩,逐漸轉化成素雅的裸線及漆線雕,並呈現出原木的風貌,不過,裸線的繪製必須一氣呵成,更是考驗工藝師的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