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P反去蔣「容忍是自由基礎」 賴清德:功過不能相抵

賴清德談及去蔣化議題。(圖/資料照)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臺北市長柯文哲日前在大馬餐敘上演說時,直指「去蔣化」無法解決根本問題。然而,這番說法也引來一些批判。臺南市長賴清德2日出席《新新聞專題演講時表示,柯文哲可能不完全瞭解去蔣化背後的意義,每位歷史人物都有功過,但功過不能相抵,應該讓戒嚴年代的圖騰走入歷史,纔能有新的開始。

柯文哲過去面對去蔣化議題始終保持迴避,談到中正紀念是否改名等議題,也只說「我只主張圍牆拿掉」,而在出訪東南亞的第二天,他受邀發表演說時,首度表態,認爲去蔣化無法解決臺灣真正的問題,容忍是自由的基礎,「大家一直看到彼此的不同,卻忽略了我們有更多相同的地方。」

談到文化,柯文哲說,臺灣過去400年曆史,每換一次政府就換一次文化,新政府全面否定前面的政府,導致臺灣文化越來越扭曲,臺灣人只能做兩件事,一個是對自我全盤否定批評自己,另一個就是「反抗到底結果死翹翹」。

柯文哲強調,就連馬來西亞也碰到華人馬來人共融的問題,但大家有不同過去,應該問自己要不要走向同樣的未來,纔是解決問題方法

▼柯文哲日前在大馬餐敘演說時,首度對去蔣化議題表態。(圖/記者陳家祥攝)

對於柯文哲反對去蔣化,賴清德認爲,報導很簡短,提到柯文哲稱「容忍」纔是自由的基礎,可能他並不瞭解柯文哲的想法,也有可能是柯文哲不瞭解去蔣化背後意義,建議柯文哲再完整說明其論述及想法;但初步看來,柯文哲的想法與做法或許和他有所不同。

針對去蔣化,賴清德說,臺南其實都已經在做,像是讓蔣公銅像退出校園且過去臺南經常發生蔣公銅像遭潑漆事件,繼續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應該讓「民族救星」的圖騰走進歷史。

▼蔣公銅像經常遭破壞。(資料照/記者孫曜樟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