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透視垃圾袋 桃市府4月起試行

桃園市4月起試行「可透視垃圾袋政策」,一般垃圾須用到可看見內容物的垃圾袋打包,7月起將拒收不可透視垃圾袋。(桃園市環保局提供/陳夢茹桃園傳真)

桃園市4月起將試行「可透視垃圾袋政策」,一般垃圾須用到可看見內容物的垃圾袋打包,7月起拒收不可透視垃圾袋,引起基層里長抱怨是「擾民政策」,更點出許多大樓的垃圾採取集中式處理,屆時開罰難道要罰外包清潔人員?直呼該政策會讓大樓管委會和清潔人員間衍生更多衝突。

桃園人口逐年增加,垃圾量也隨人口數攀升,環保局調查全市垃圾成分,其中資源回收物佔27%,廚餘佔20%,顯示民衆還須落實垃圾分類。爲此4月起將試行「可透視垃圾袋政策」,一般垃圾須用可透視垃圾袋打包,7月正式實施,拒收黑色、深色等不可透視垃圾袋,違規者恐挨罰1200至6000元罰鍰,而資源回收物、廚餘及大型傢俱則可依以往模式回收。

桃園區中聖裡裡長崔美瑛痛批,市府要施行重大民生政策卻不和基層討論,連里長們都是看新聞才知道,她的轄區內都是公寓大樓,民衆不用追垃圾車,多數有聘外包清潔人員集中處理,往後一定仍有住戶無視政策,將不可透視垃圾袋丟到社區垃圾集中處理處,管委會只能勸導,而外包清潔人員工作量則會大增,可預見會衍生很多衝突。

「我買了20幾箱大型黑色垃圾袋,快暈倒!」中平裡裡長顏秀錦直呼,政策太臨時,去年受疫情影響活動都停辦,剩餘經費都拿去買垃圾袋,想說垃圾袋是必需品不會過期。她指出,環保志工掃街會有專車載運垃圾,不會與民生垃圾相混,希望環保局放寬規定,讓環保志工能繼續使用黑色垃圾袋。

桃園市環保局一般廢棄物科長李美質迴應,資收垃圾能使用不可透視垃圾袋,呼籲民衆要先將紙容器等清潔乾淨,且不要將垃圾袋綁起來,丟垃圾時回收人員會先掃視內部垃圾,確保沒有混雜一般垃圾,至於環保志工這部分有接到相關反應,正在研擬措施。

李美質說,公寓大樓垃圾集中處理,若7月後稽查發現有民衆違規,會破袋找資訊,針對垃圾的原主人開罰。清潔大隊稽查人力約有400人,垃圾破袋稽查會不定期、不定時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