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會是安哲秀嗎

(圖/本報系資料照)

我參加選舉造勢場,總是以田野調查心態觀察羣衆、候選人與助講者的互動及反應,藉以印證民調支持度的真僞。上個星期天,我去參加自擔任立委以來成爲好友的蔡壁如的競選總部成立大會,發現有趣的現象。

在場羣衆跟想像的民衆黨支持者頗不一樣,年輕人不多,以中年人爲主,是我較熟悉的國民黨造勢場味道,更有韓粉大將主持及韓粉網紅站臺。國民黨以盧秀燕市長爲首,臺中市國民黨立委參選人楊瓊瓔、顏寬恆,乃至地方議員及各區立委參選人全員到齊,營造八加一的藍白合氣勢。

反觀柯文哲到場時,雖然有媒體記者上前堵麥,大批黨職人員及被列入不分區立委名單的人選尾隨,現場民衆拿手機拍照,但現場羣衆情緒是溫和的,絲毫不見粉絲遇偶像的激動,只能說這不是柯P的場子。

爲什麼民衆黨立委的造勢場,反而不見柯粉呢?我非常驚訝地發現,柯P的粉專或Line羣組中找不到立委造勢的相關訊息,所以柯粉缺席。換言之,這在蔡英文Line羣組已應用滾瓜爛熟的虛實整合之互動模式,竟然在全國最高網路聲量的政治人物羣組中付之闕如,是柯P競總不知模仿小英,還是太相信拜宮廟散客模式抵得上正規軍動員?

這也是我第一次在現場聆聽柯P演講,他的語調平板,內容平淡,比起我認爲造勢場講演的第一把交椅韓國瑜,差距實在不可以道里計。這讓我着實驚訝,柯文哲是如何成爲年輕人心目中的政治網紅呢?

媒體朋友告訴我,柯P會紅是因爲受訪時脫稿演出,很容易變成梗句大量放送。所以柯P的影響力受限於空戰區,出了天龍國的臺北,柯P身影就感覺寂寥許多,他也纔會脫口而出整場的笑點:「如果可以的話,總統選票也順便蓋給柯文哲……」

經濟學人最新公佈的民調曲線圖顯示,在10月以前,民調序位爲賴清德、柯文哲、侯友宜,且兩兩之間都有統計上的顯著差距。而自10月藍白合議題浮上臺面後,支持度轉變爲柯下、侯上;到了11月15日,國民黨、民衆黨在馬英九見證下籤訂協議,柯文哲與侯友宜的支持度已不分軒輊,顯示選民在藍白合的氛圍下,已視柯、侯爲一體。

然而,藍白合破局之後,賴、侯的民調雙雙上揚,柯P支持度卻急轉直下,落於老三,且侯、柯的差距已擴大至15個百分點以上,表示原先寄存於柯文哲的淺綠、淺藍選民已各自歸隊。民調顯示,柯P犯了戰術錯誤:一下認爲柯P若單槍匹馬選到底,或許西瓜效應就會發酵在民衆黨;有時又想藍白合不翻桌,則組聯合政府在望。但變變變的後果就是人設崩塌,支持度雪崩。

蔡壁如的支持者非典型柯粉,他們告訴我,不在意蔡壁如的黨派,而是希望透過蔡壁如讓改變成真,讓居民不再被中火的空污所害,不再苦於偏鄉交通。感謝蔡壁如在海線的努力,讓我們看到藍白合的美好,民進黨的蔡其昌副院長才無法躺着選。

若剩餘72個選區,數百萬選民想要下架民進黨的心聲,不能透過藍白合實踐,會是一個多麼悲愴的結局!韓國安哲秀在2022年大選的最後關頭,呼籲選民支持第二順位候選人,成就尹錫悅。那麼柯P有沒有可能是臺灣的安哲秀呢?這全繫於柯P的一念之間、一句話語。

柯P與黃國昌的協議若沒有聯合政府爲後盾,也不過是話術而已。如果在時代力量最輝煌年代時烘托出的黃立委都無法改變什麼,只是113席之一的他又怎能做到政治革新?讓我們在絕境裡仍懷抱希望,相信藍白合的自我校正機制,相信奇蹟。(作者爲元智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