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卸任致詞 與蔣萬安分享「重要決策標準」

臺北市長交接典禮25日舉行,新任臺北市長蔣萬安(右)在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中)監交下,自卸任臺北市長柯文哲(左)手中接過印信,完成交接儀式。(鄭任南攝)

臺北市長交接典禮25日舉行,卸任臺北市長柯文哲在交接後上臺致詞,感謝臺北市民,同時也向新任市長蔣萬安提出建言。(鄭任南攝)

新任臺北市長蔣萬安今天上午宣佈就職。卸任市長柯文哲致詞表示,面對龐雜的市政,常常會碰到很多困難,他和蔣萬安分享一個重要決策標準,他都問同仁一個問題,「如果50年後回來看這個問題,要怎麼做決策?」就相當清楚要選哪一個政策。

臺北市政府今在親子劇場舉行出席宣誓就職暨交接典禮,前臺北市長黃大洲、馬英九、國民黨副主席連勝文都出席。在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監交下,由卸任市長柯文哲正式交接印信給新任市長蔣萬安。

馬英九被問到要給蔣萬安期許,他答稱「好好做」,「當市長不容易」,許多市政問題並非1、2分鐘可說完,但他認爲可做得很好。

柯文哲致詞指出,爲了讓市政可以無縫接軌,在此之前已經進行了各項業務交接工作,期許蔣萬安跟新任的市府團隊,持續帶領檯北市往前邁進,引導臺北成爲一個更美好宜居的城市。

柯文哲說,臺北的光榮是集結衆人的智慧,歷任市長跟市府團隊努力之下的成果。

柯文哲一一細數前市長政績,他說,從前市長吳伯雄將行政區合理化、任內臺北捷運開始動工,前市長黃大洲打造的大安森林公園、基隆河截彎取直、拆除中華商場,這些都是相當困難的工作。前市長陳水扁任內臺北捷運開始營運、降低行政櫃檯的高度,讓政府與人民之間可以更加親近。

他表示,前市長馬英九建置了市民運動中心,推動垃圾費隨袋徵收,這是相當困難的;前市長郝龍斌建置了1999市民當家熱線,引入YouBike系統,提供市民便利的接駁工具,這些市長與市府團隊的努力,爲臺北的宜居永續,已經打下良好的基礎。

柯文哲說,8年來將開放政府全民參與公開透明當作一個政治理念,引進策略地圖、零基預算、公民參與、財政紀律、TOD、EOD、智慧城市等政策及理念,財政上8年還了570億,處理掉227億健保的爭議款,公民政治上建立了三大委員會,青年事務委員會、公民事務委員會、廉政透明委員會,邀請市民朋友參與市政議題的討論。

柯文哲指出,青創產業的部分,打造很多個多元的青創基地,都市發展上以TOD、EOD,擘畫下個世代的城市藍圖;文化創意上開拓無圍牆博物館,讓整個城市都是文化歷史的展場;智慧科技方面已有大數據中心,可以用更有數據的基礎來決定政策的推廣;環境永續上提出臺北市2050年淨零排放的行動白皮書,在今年6月臺北市議會也通過了淨零碳排的自治條例,相信下一任政府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開展淨零排放的長期政策。

柯文哲表示,面對龐雜的市政,常常會碰到很多困難,他要和蔣萬安分享一個重要決策標準,常常在市政會議遇到困難問題開始辯論的時候,他都問同仁一個問題,如果50年後回來看這個問題,要怎麼做決策?就相當清楚要選哪一個政策。

柯文哲強調,市長是有任期的、市政是延續的,市政發展是一棒接一棒的工作,祝福蔣萬安與新任市府團隊,繼續以正直誠信當作行政的原則,最重要的是不要因爲短期利益犧牲長期利益,不要爲了少數人的利益犧牲多數人利益,更不要因爲政黨利益犧牲國家利益。

他說,那就從現在的市政基礎出發,繼續累積整個臺北市能量,解決居住生活就學就業的實際問題,讓居住在臺北的朋友以臺北爲榮,讓他們所熱愛的城市在世界發光發亮,展現臺北的驕傲。

臺北市長柯文哲。(楊亞璇攝)

柯文哲指出,過了此刻他就卸任市長,回到臺大醫院任職,將會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繼續以專業爲這個城市、爲這個國家努力,進步城市的腳步是不能停歇的,在此祝福及鼓勵新市府團隊,帶領檯北市繼續前進,再一次感謝大家,有偉大的城市市民朋友,臺北才能夠成爲更好的城市,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