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由內而外、由公而私達成目標首重執行力

總統參選人、臺灣民衆黨主席柯文哲出席「淨零世代 共好未來 運具電動化產業戰略報告」發表會指出,2050淨零碳排已經不是政策問題,而是如何執行,臺灣一定要面對這個事實。圖/SMAT提供

總統參選人、民衆黨主席柯文哲親自出席SMAT「運具電動化產業戰略報告」發表會指出,2050淨零碳排已經不是政策問題,而是如何執行,臺灣一定要面對這個事實,「政治的核心是執行力!」而就其過去經驗,柯文哲表示,推動運具電動化同樣可以「由內而外、由公而私」來執行。

柯文哲認爲,要達到2050淨零碳排,電動機車絕對是相當重要,以臺北市爲例,二氧化碳排量中,住商約佔70%、交通佔25%,其他農業、垃圾等約佔5%。

柯文哲指出,「由內而外、由公而私」就是要從公家內部往外部私人企業移動,以交通來講,佔臺北市25%碳排量的交通部分,要達成目標,則從今天開始所有臺北市公家的機車,全部要換成電動機車,從今天開始,所有公車也要全部換成電動。

柯文哲進一步說明,執行手段上,要達成2050淨零碳排,往回來看,就是要一步一步設定目標去追。臺北市有約3,000輛公車,爲何要從其下手?因爲第一,它是公家可以管的,符合「由內而外、由公而私」;還有一點,它的路線是固定的,要設充電樁也比較好設計。

柯文哲指出,自1997年京都議定書、2015年巴黎協定,再到去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很清楚,臺灣一定要面對這個事實,要讓地球平均溫度上升小於攝氏1.5度的話,那麼在2050年之前要達到碳平衡。

有關2050年淨零碳排,柯文哲認爲,不管相信不相信,但這是大國已決定的規則,臺灣就得去面對,必須遵守這個規則,現在只剩下實行的問題。他認爲,政治很簡單,就是理性、務實、科學。「我們不要喊口號、不要意識形態,看到我們現在面對的問題,然後再想怎麼解決。」

柯文哲也說明,爲減碳因此必須推動電動機車、電動汽車,這是方法,但這些都必須用到電,臺灣又有許多高耗能產業,所以能源政策就必須重新思考,這也是他對於核電看法改變的原因,他認爲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呼籲大家必須理性、務實、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