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連四維都沒有弄明白,爲何說宇宙是十一維度的?

科學家們之所以如此熱衷於尋找傳說中的十一維,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爲了找到最終的萬物理論,也就是大統一理論。

現代物理學有兩大基石,量子力學和相對論,分別統治着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微觀與宏觀並不存在明顯的分界線,並非涇渭分明,因此兩大理論不應該有什麼矛盾的地方。

但是,當物理學家們試圖統一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時,卻遇到了難題,以至於一百多年過去了,仍舊沒能統一兩大理論。

毫無疑問,如果誰能最終統一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不僅能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而且勢必會成爲人類歷史上含金量最高的諾貝爾獎。這也是爲什麼科學家們對高維概念如此“趨之若鶩”的原因所在。

讓我們先從愛因斯坦提出的四維時空說起。

愛因斯坦是第一個把高維用在物理學上的科學家,他把時間作爲第四維度,利用黎曼的度規張量,統一了時間和空間,質量和能量,也建立起來兩者之間的聯繫。

在愛因斯坦看來,時間和空間是有機的整體,兩者不可分割,我們不可能拋開時間維度單獨談論空間維度,那是沒有意義的。時間和空間必須同時存在。

而且,時間作爲第四個維度,本質上與空間維度並沒有什麼區別,都是真實存在的維度。很多人總是會下意識地認爲時間維度太縹緲了,甚至認爲時間維度不存在,但其實仔細想想,空間維度一樣縹緲。

而愛因斯坦恰恰利用時間這個多出來的第四個維度,統一了在三維空間裡看似無法統一的東西,比如剛纔所講的時間和空間,質量和能量。

接下來是更高的五維思想。

在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之後,就開始着手統一電磁力和引力,朝着統一場論的方向努力。但當時的愛因斯坦幾乎一籌莫展,不知道該如何着手。這時數學家卡魯扎站了出來,非常大膽地提出了五維理論,統一了相對論和電磁學。

卡魯扎的大膽想法徹底震驚了愛因斯坦。後來經過克萊因等後人的不斷完善,最終發展爲卡魯扎-克萊因理論,一個高維空間理論。

該理論統治了引力和電磁力,就是因爲第五個維度的存在。

科學家們發現,在低維度裡很難解釋的難題,或許需要非常複雜的數學和物理過程才能解釋的難題,利用高維思想就變得簡單多了,高維空間給人們的感覺如此簡潔,如此優美。

但是,高維思想也有致命的缺陷,很難通過實驗檢驗。這也是爲什麼隨着量子力學的崛起,物理學家們一度暫時放棄了高維的思想。

但是,在量子力學高速發展了幾十年之後,逐漸顯得有些後勁不足。尤其是在粒子標準模型提出之後,雖然把微觀粒子進行了很好地分類,到哪一直不能解釋引力和引力子,還有更神奇的暗物質等。

思來想去之後,物理學家們又想起了高維理論,既然很多物理學難題利用高維思想就會變得很簡單,那麼引力子和暗物質等概念能否用高維思想去解釋呢?

之後我們見證了弦理論的橫空出世,在多達26個維度的理論中,統一了量子力學和相對論。

之後,弦理論經過不斷髮展,又發展出了超弦理論和M理論。

超弦理論是弦理論的簡化版,引入了粒子的超對稱,把26個維度降低到了10維度。所謂的“超對稱”指的就是粒子在高維空間裡才能表現出來的對稱性。超弦理論之後又發展出了5個不同的版本,還有一個超引力理論。

而高維理論中的高維空間,都捲縮在普朗克尺度以下,很難被我們觀察到。不過也有由於技術手段等原因,超弦理論同樣無法在實驗中檢驗,也造成了很多學者對超弦理論比較抗拒。

除了超弦理論之外,還有M理論。

物理學家在超弦理論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空間維度,也統一了之前擁有五個不同版本的超弦理論。

增加的這一個維度很特別,並不是普通的維度,不是捲縮在很小的空間,而是一個很大的維度。

最終,M理論成爲了弦理論的終極版本,告訴我們宇宙有11個維度。而多出來的這一個特殊的維度,把原來物質的基礎“弦”改成了“膜”,因此M理論也叫膜理論。人們直接觀測所及的好似無邊的宇宙,其實只是高維時空中的一個四維超曲面,就像薄薄的一層膜,而我們的世界就被困在這個膜裡。

總結

通過高維理論的發展過程,可以看出,物理學家們之所以對高維理論如此執着,關鍵就在於高維會讓大自然規律變得更簡單,更優美,而物理學家們認爲大自然本應該就是簡潔優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