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探索獎”公佈2024年獲獎名單:女性獲獎人數量大幅提升

8月26日,新基石科學基金會正式揭曉第六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49位青年科學家榜上有名。

新基石科學基金會是獨立運營的公益性科學基金會,設立“科學探索獎”和“新基石研究員項目”等科研資助項目;其中,公益獎項“科學探索獎”設立於2018年,由楊振寧、饒毅、潘建偉、高文、施一公、謝曉亮等14位知名科學家,與騰訊公司創始人馬化騰共同發起,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資助“探索期”青年科技工作者,每位獲獎人將在5年內獲得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6年來,“科學探索獎”共資助297位青年科學家。

“今年的獲獎人十分優秀,代表着獎項的‘含金量’。很高興看到優秀的年輕科學家不斷成長起來,他們不僅代表着中國基礎科研事業的未來,也是基礎科研當下的主力軍。”潘建偉表示,“他們勇於開拓,不懈探索,同時緊貼國家需求,致力於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他們胸懷大志,未來可期。”除了一個個探索之夢,“科學探索獎”今年獲獎名單本身也亮點紛呈,體現出獲獎人的“多元化”面貌。這不但是 “科學探索獎”的鮮明特色,也印證出中國基礎科研生機勃勃,創新生態不斷優化。

今年“科學探索獎”涌現7位女性獲獎人,和去年的3位相比大幅增加,特別是數學物理學領域的6位獲獎人中有3位都是女性,清華大學教授單芃則成爲“科學探索獎”第一位女性數學家,打破了人們對女性科學家所擅長領域的“刻板印象”。中國科學院院士、深圳醫學科學院創始院長、深圳灣實驗室主任、清華大學教授、“科學探索獎”管理委員會委員顏寧介紹說,今年“科學探索獎”進一步加強對女性科研人員的支持,將女性申報的年齡限制由45週歲放寬到48週歲;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在評審各階段着力提升了女性評委的比例。“但需要說明的是,‘科學探索獎’始終強調的是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女性和年輕人。入選的女性獲獎人都做出了一流工作,實至名歸。”

“科學探索獎”專注資助青年科技人才,今年共有6位獲獎人年齡在35歲以下,其中還包括兩名“90後”:前沿交叉領域浙江大學研究員馮建東出生於1992年,他瞄準的單分子蛋白測序方向被稱爲“世界性難題”。醫學科學領域北京大學曹雲龍出生於1991年,計劃探索應對快速突變病毒的廣譜多價疫苗通用設計。

“我們鼓勵原創,是因爲原創性的科研工作,是推動科技發展的關鍵動能,也是科技創新的重要源頭供給。所謂原創性,包括科學問題的重要性、對人類認知的改變、對學科邊界的拓展,發明新方法、新技術、新工具並能廣泛應用。”高文表示,“我們既考量申報人的過去工作,也考察他的未來設想。希望以此選出那些想前人不敢想,爲前人不敢爲的優秀青年科學家,真正助力於提升國家的原始創新能力,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

科學探索獎從設立之初就設置了前沿交叉領域,關注新興科學前沿交叉領域研究,推動不同學科交叉融合;2024年,獎項在這一領域做了重點優化,強調對申報人工作的多學科交叉研究特徵予以重點考察。申報階段請申報人對研究工作的交叉性進行單獨說明,在評審的各個環節,評審專家也將交叉性作爲獨立維度進行考察,今年的答辯現場也設置了共性問題,全面考察每一位答辯人開展交叉研究的思考和個人貢獻。

“很欣慰看到六歲的探索獎還在充滿朝氣地成長,並得到了科學界廣泛的認可與支持。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因爲它始終聚焦於鼓勵原始創新,並保持了科學家主導人才遴選的純粹性、公益性。”馬化騰說,“助力基礎科研,是騰訊超越商業邊界的一份長期承諾,也是對科教興國戰略的呼應。我們期待青年科學家們勇於探索,實現科學理想,貢獻於國家發展與人類福祉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