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真實的模樣,竟然被古生物學家誤判了?
古生物學家一直本着“將今論古”的方式,爲人類揭開從未見過的古生物羣,然而6500萬年前的地球絕對霸主恐龍,卻被他們的誤判了。
最新研究表明,恐龍界的巨無霸-霸王龍,其牙齒的大小和形狀雖然看起來非常具有威脅性,然而它們卻“兇不露齒”,嘴脣把牙齒都覆蓋住了。這簡直讓人大跌眼鏡!
更離譜的是,棘龍的形象可能要被強更了!它的真實身份居然是一隻“鵜鶘”。
最近古生物學家對現存最完整的棘龍類頭骨進行了掃描重建,他們發現棘龍的下頜關節能使它在張嘴時,下頜骨向外擴張約40度,與現今的鵜鶘類似。這意味着棘龍的咬合力較弱,它們菜譜裡往往都是些小體型的動物,但不排除大型魚類和較小的恐龍。
形象被強更其實並不意外,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棘龍的形象一直在變化。
一更:和其他恐龍一樣,擁有“袋鼠立”姿態。
二更:發現棘龍的姿勢逐漸傾向四足行者,嘴部細長,喜歡吃魚。
三更:解剖學判定棘龍更適應水生
四更:通過肌肉羣組判定,棘龍擁有一條基本完整的尾巴,意味着是一名潛水健將,並且具備捕獵魚類的超強能力,被譽爲“大號蠑螈”。
五更:發現其嘴部特徵,或將變成“大號鵜鶘”。
判斷失誤純屬意外?
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古生物學家復原恐龍通常分爲五步
一,找到足夠多的恐龍骨骼化石
二,通過恐龍的骨骼化石進行肌肉的搭建
三,在顯微環境和化學分析中,還原恐龍的皮毛和色彩
四,通過包裹化石的圍巖和孢粉化石,來判斷當時的生存環境是乾旱、潮溼、湖泊還是森林,從而還原恐龍的生存環境。
五,根據現有生物的形象判斷古生物大致的模樣。
受限於化石和時代背景的影響,古生物學家往往在第一步上就因無法獲取更多的恐龍骨骼化石信息而跑偏,因此弄錯恐龍形象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隨着後期新化石的發現,恐龍的形象會不斷被修正,也會更趨於真實,比如關於羽毛和色素的研究,就會讓我們解鎖更多恐龍的皮膚。
當然也存在着古生物學家故意弄錯的情況,比如馬什在1905年左右,將圓頂龍的腦袋安裝在了雷龍的身上供人蔘觀,直到1970年,雷龍才找回自己的腦袋。
但不得不說,棘龍從最早能硬剛霸王龍的戰神形象,淪爲現如今的只能撈魚吃的大號娃娃魚,幾乎每隔一年,戰鬥力掉一個檔次,讓人不禁直呼“一代版本一代神,代代版削棘龍”。
真是聞者傷心,聽者落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