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隙》創作展鐵道藝術村登場 翻轉視覺藝術觀看體驗

新竹市鐵道藝術村即日起至3月29日辦理《空隙-彭韋創作個展Spaces Peng Wei Solo Exhibition》,展出新銳藝術家彭韋8組新作。(新竹市政府提供/陳育賢新竹傳真)

新竹市鐵道藝術村即日起至3月29日辦理《空隙-彭韋創作個展Spaces Peng Wei Solo Exhibition》,展出新銳藝術家彭韋8組新作,以「素描」作爲創作語言,勾勒自身生活經驗、身體與行爲,帶領觀衆以全新視野觀看素描藝術,發掘繪畫欣賞的另種可能性。

市長高虹安表示,新竹市是年輕人聚集的城市,這裡的城市文化與生活便利性吸引各地人才移入,也與周遭地區產生諸多交流,在藝文界亦是如此。

她說,鐵道藝術村是藝術實驗場域,受惠於新竹市的青年活力,持續推動新形態的藝術展演,多年來成爲年輕創作者重要據點之一,帶給市民新穎有趣的觀展、參展經驗,此次推出藝術家彭韋個展,就是希望翻轉觀者過去看展體驗,頗具意義。

文化局代理局長李欣耀指出,出身於苗栗的彭韋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研究所,曾獲春之清華藝術卓越獎金獎、南瀛獎佳作,併入選屏東獎、宜蘭獎及臺灣美術新貌獎等獎項,以優異的創作實力活躍於當代藝術領域中。

文化局指出,當代藝術創作型態多元,不再侷限於媒材與類別,彭韋選擇以「素描」爲創作語言,勾勒自身生活經驗、身體與行爲,聚焦在創作者重複操作的過程,並轉化予觀者參與、啓動與觀者的視覺交流,希望與觀者建立連結並開放想像空間,打破過去以創作者中心的傳統思維,邀請民衆走入展覽,感受嶄新突破的視覺體驗。

鐵道藝術村營運單位智邦藝術基金會補充,過去素描被認爲是附屬於繪畫之次要地位,而藝術家試圖透過素描的觀念,延伸對繪畫、立體、錄像及互動裝置等多元媒介,探究創作的形式語言如何轉換、傳達與接收,並以此塑造出一套精巧卻簡潔的美學機制,創作者透過創作在其中策動感官經驗,而觀者則在作品意義生成的過程中,藉由參與重新發掘觀看、創作的邊界與可能性。

彭韋表示,展名《空隙》是指創作者本人對於事件想像的好奇,於生活經驗下抽取日常碎片拼湊、撿拾。展覽一部分以風、太陽、光線等做爲創作靈感,另一部分,透過身體勞動、白紙上的勞動痕跡、景觀窗的再製等,日常視覺經驗的已知與想像的未知於此交匯。

此次展期即日起至3月29日,營業時間上午10時至晚間6時(週一休館),免費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