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新春開關過貨忙

“指揮中心,我在入境2號通道,請檢測智能卡口系統運行是否正常!”李振民一手舉着電子車卡,對準門式立柱上的讀卡器,一手拿起對講機喊話。

“系統運行正常,請到下一處……”

2月1日,大年初四,內蒙古甘其毛都口岸迎春開關。7點45分,天色尚未完全亮透,烏拉特海關一線值守人員李振民和段欣宇就已來到貨運通道,檢測各項監管通關設備的運行狀態,爲即將入境的貨運車輛“開路”。

電子車卡就是貨運車輛的“身份證”,一車一卡,憑藉它,車輛便能實現“一卡通”快速通行。李振民笑着調侃道:“親測有效,現在就等車來了。”

8點整,車輛開始通關。李振民和段欣宇返回監控指揮中心,緊盯着電腦屏幕,利用智能卡口系統進行遠端驗放。

“現場無需人員盯守,智能卡口會自動過磅,並掃描電子車卡以識別車輛信息。後臺會將實際車輛與貨物數據和企業提前申報的數據進行比對,比對無誤後便會自動擡杆放行,每輛車的過卡時長僅需十幾秒。”段欣宇介紹道,“我們守在這裡,主要是爲了處理那些數據比對錯誤、無法自動通關的車輛。一旦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就會對車輛進行布控,並順勢進行機檢。機檢正常的車輛將現場放行,異常的則轉人工登臨查驗,做進一步處理。”

“新春開關第一天,車輛多,人也忙。今天,我們至少要值班9個小時。”李振民說道。

李振民的家在山東濟南,大年初二中午他便坐火車出發,一路輾轉,初三晚上才趕到口岸。段欣宇雖是內蒙古本地人,但家距離口岸也有680公里之遙。他們千里奔赴守邊關,只爲保障暢通、促進外貿,衝刺開門紅。

冬天的殘雪尚未消融,早春的曉風又吹來陣陣寒意,卻擋不住口岸的外貿熱潮。貨運通道變得熱鬧起來,一輛輛“百噸王”雙掛車、一臺臺AGV自動導引車滿載着進口的礦產品從蒙古國搶先出發,駛入中國境內。

甘其毛都口岸是中蒙兩國間過貨量最大的公路口岸,2024年的過貨量已突破4000萬噸,佔內蒙古自治區14個沿邊口岸過貨總量的三分之一。

“只要口岸暢通無阻,外貿蓬勃發展,我們的付出就是值得的。2025年,我們會繼續堅守國門、促進發展,不斷優化智慧化監管場景,提升通關過貨效能,讓向北開放的大門更加敞亮。”李振民堅定地說。(記者 圖古斯畢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