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300公里 逢甲建築學院協助臺東偏鄉部落蓋書屋

臺東縣大武鄉大竹村愛國蒲部落書屋昨天動土,幕後推手是與臺東相距超過300公里的臺中逢甲大學。(讀者提供/蔡旻妤臺東傳真)

臺東縣大武鄉大竹村愛國蒲部落書屋昨天動土,幕後推手是與臺東相距超過300公里的臺中逢甲大學。(讀者提供/蔡旻妤臺東傳真)

臺東縣大武鄉大竹村愛國蒲部落書屋昨天動土,幕後推手是與臺東相距超過300公里的臺中逢甲大學。(讀者提供/蔡旻妤臺東傳真)

臺東縣大武鄉大竹村愛國蒲部落書屋昨天動土,幕後推手是與臺東相距超過300公里的臺中逢甲大學。(讀者提供/蔡旻妤臺東傳真)

臺東縣大武鄉大竹村愛國蒲部落是以務農爲主的排灣族部落,在相距逾300公里的臺中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熱心協助下,愛國蒲書屋昨天動土,逢甲大學表示,期望書屋未來成爲部落孩童「知識的家」,進一步帶動閱讀風氣。

位於南迴公路的愛國蒲部落是排灣族部落,大約有80餘戶、350人,居民多以務農爲主。居民鄭志山、莊淑惠夫婦關注部落孩子的生活及成長,長期以來與大鳥國小愛國埔分校主任郭景明主任共同推動學童的學習活動,有鑑於前2座書屋皆因租約必須在期限內遷移,因此自願提供自有土地,希望興建1座可長期使用的書屋,作爲居民或孩童活動、課程的公共空間。

愛國蒲小書屋的興建是由逢甲建築協會前理事長、「南迴驛」的設計者趙建銘建築師大力贊助,並向許多善心人士募集建築經費及建材;在「山在玩工作室」負責人鄭志山提出初步構想後,逢甲校友、臺東知名建築師張榮年協助設計,以4組貨櫃爲基礎,採用在地的竹子、灰黑色頁岩、木頭爲主要建材,並以排灣族的黑色做基調,進行顏色、質感、建材的搭配。未來除了作爲部落孩童的遊戲室、圖書室、才藝教室,也可以提供外來師資及志工的住宿需求,成爲部落最核心的學習及交流場域,成爲愛國蒲「知識的家」。

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表示,自2013年11月15日起便希望至國內外偏鄉地區爲小朋友興建100座小書屋,啓動至今將近10年,結合了校友及企業的力量,帶着學生將專業落實在社區需求上,已在國內外已興建了20餘座書屋。愛國蒲小書屋正式成爲逢甲建築小書屋編號第19號,不僅是東臺灣的第1座,而且也將是由居民自力造屋的第1座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