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盈利:意料之外與情理之中

8月22日晚,快手公佈了其二季度財報,重點就一句話:

快手首次實現大規模全口徑盈利。

今年二季度,快手總營收同比增長27.9%至277.4億元,在國際會計準則下首次錄得14.8億元淨利潤,經調整後淨利潤26.9億元,該口徑市場預期不過14.99億元。

過去幾年,盈利能力是資本市場對互聯網公司最大的焦慮,也從某種程度上推動了互聯網公司的降本增效運動。而在快手這份大賺的財報背後,大家可能更加關心兩個問題:

1.快手能夠大規模盈利的原因是什麼?

2.這種盈利能力能否持續?

三駕馬車

要理解快手這份超越預期的成績單,首先要拆解快手的收入構成。

今年二季度,快手總營收同比增長27.9%至277.4億元,同時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45%上漲到50.2%。

在營收和毛利率共同增長的同時,包含營銷、行政、研發在內的三大經營成本幾乎沒有增長,這意味着公司的運轉效率得到提高。

不過,相較於通過降本摳出來的利潤,真正讓快手走上盈利軌道的,是前期基建投入後運轉更加流暢的飛輪。

這一點在今年一季度財報中就已有預兆,2023年Q1,快手經調淨利潤爲4200萬元,而到了二季度則環比大漲63倍,達到26.9億元,展現出明顯的利潤擴張趨勢。

具體來看,快手的營收主要由線上營銷服務(廣告)、直播以及其他服務(含電商)收入這三駕馬車構成。如果回溯快手過去兩年的季度業績,會發現一個比較明顯的趨勢:

快手的收入結構逐漸健康,線上營銷服務佔比由2020年的30%提升至如今的51.7%,而包括電商在內的其它收入則由不足5%提升至12.4%。

今年二季度,以電商收入爲主的其他服務收入同比增長61.4%,不僅大幅優於行業,也是近兩年來這部分業務的最高同比增速;作爲基本盤的廣告業務繼續維持增長態勢,同比上漲30.4%;直播收入增長趨於穩定,同比上漲16.4%。

這種增長首先得益於用戶規模和總流量的持續上升,過去幾個季度,快手一直保持着月活用戶的持續增長。今年二季度,快手月活用戶達到6.73億,日活用戶達到3.76億。在獲客成本大幅降低的前提下,DAU和MAU還是收穫了同比8.3%和同比14.8%的增長。

比用戶規模增長更重要的指標是單個用戶的價值。今年二季度,快手單個日活用戶貢獻廣告收入38.2元,而去年同期爲31.7元,這個指標可以理解爲快手單個流量的價值。

同時,快手各項各項經營費率同比都有一定的下降,其中銷售及營銷費率同比下降了9.3%,在這種情況下,直播收入和電商GMV依然在增長,電商的月均活躍買家數量突破1.1億。

最終導向了一個結論:用戶在快手上的消費意願正在不斷增強。

協同效應

在傳統互聯網業務陷入疲軟的當下,敢曬出618戰績的公司不多了。

按照快手的披露:今年6月1日-6月18日大促期間,快手電商訂單量同比去年增長了約40%,買家數同比增長約30%。品牌商品GMV同比去年增長超200%,短視頻掛車下單訂單量同比增長近210%,搜索支付GMV同比增長近130%。

這組數據之下,反映出快手盈利背後的邏輯——電商的繁榮帶動了廣告基本盤的增長,商業生態系統已經進入相互協同的階段。

電商業務帶動廣告增長,也被稱爲“內循環廣告”——商家和主播爲了在直播中賣掉更多商品,會在平臺上打廣告吸引更多人關注賬號、看到直播。

實現這一循環的基礎,首先得益於電商業務的高速發展,從數據上來看則是GMV和高復購率。

在快手,直播間的衝浪老鐵和主播、平臺建立了獨特的“信任關係”,這既歸功於快手天然的社區氛圍,也離不開平臺力推的信任生態。

這種生態進一步帶動了直播帶貨中的復購率。據第三方調研[6],快手平臺的人均月度購買頻次9~10次,明顯高於其他的內容電商平臺。更高的復購率,自然帶來了更低的流量成本和更高的GMV。

其次,在快手各內容場域和商業場域逐步協同共生的當下,各方都已經不再是獨立運轉的條線,而成了生態裡的一環,互爲助力,所以今年以來,快手也一直在強調“全域經營”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利用平臺上的各種場景和流量,實現用戶的全方位觸達和轉化。

在今年的引力大會上,快手再次明確了“平臺-創作者-商家”三者之間的關係:

快手作爲平臺,需要做的是不斷完善規則,優化資源分配,提供一個創作者和商家能夠平等發揮各自長處的空間。

商家作爲賣家,優勢在於供應鏈能力也就是“低價好物”的供給者,他們有產品,但很難找到合適的流量。

創作者則長於創造內容,獲取流量,擁有用戶的信任基礎,扮演的是幫助消費者從海量商品中挑選出合適商品的“推銷員”。

在這一基礎下,快手全域經營的理念得以通過“川流計劃”實踐——打通原先相對獨立的商家和創作者,通過達人分銷幫助商家定位客戶羣,並將這一羣體精準推薦給商家自播,同時也對分銷達人進行流量獎勵。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一方面激活了達人側的流量,讓人和貨得到更加精準的匹配,苦流量已久的品牌店鋪也得到了更爲精準的流量輸入,另一方面充分發掘了商家的供應鏈能力,提升了整個平臺“低價好貨”的供給。

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Q1川流計劃給參與的經營者整體帶來的GMV增量超過15%,預計Q2這一數字將達到20%。像安踏和天海藏,川流給這兩個品牌在今年4月分別帶來了38%和32%的自播新增量。

這種全域的思路同樣體現在快手今年大力推廣的另一項經營理念,“全店ROI”上(今年5月已升級爲全店推廣產品)。

過去對於品牌商而言,在創作者廣告、電商等多個不同領域的投放往往是各自爲戰,不同領域的投放效果迥異,難以評估快手平臺的價值,同樣也產生了一定的資源浪費。

而全店ROI的革新之處在於,讓品牌得以從全域流量的視角來審視整體經營效率。

今年2月14日情人節當天,花西子、半畝花田、膜法世家、溪木源和歐詩漫五個品牌就以“全店ROI”邏輯在快手進行了投放,最終整體GMV比去年同期增加63%,平均全店ROI提升33%。其中,歐詩漫GMV增長164%,溪木源全店ROI提升97%。

對商家來說,快手已經從“賺營銷費”的廣告投放品牌,轉型成“長效經營”的生意陣地,並能在這裡持續掙到錢,那麼自然願意投入更多的廣告預算。最終,電商和廣告相輔相成,形成了一個增長的內循環。

生態富礦

從電商、廣告到直播,快手各項業務的增長都離不開龐大的流量生態。

今年二季度,儘管快手有節制地控制用戶獲取及留存支出,銷售及營銷開支同比降低近10%,但用戶規模仍在穩步增長,DAU與MAU分別達到3.76億和6.73億,均創下歷史新高。

花更少的錢卻依舊能留住更多老鐵,本質上還是依靠平臺上的海量優質內容。

但從商業角度看,平臺和創作者是一個相互協作的體系,創作者不可能永遠爲愛發電,平臺也希望創作者可以賺到錢。但創作者的激勵如何分配?如何避免這個羣體內部懸殊的貧富差距?如何讓平臺與創作者真正實現共贏?這是所有內容平臺需要面對的最複雜、最難權衡的問題。

快手的解決方案是:摒棄創作者本身的差異,一切以優質內容爲先。

哪怕對於平臺的電商主播而言,也一樣需要重視內容,畢竟優質內容作爲貨品、流量、場景的載體,可以最直接的影響消費者的決策心智,誰的內容好,能帶出去的貨就多。譬如快手種草達人徐杉善於通過展現生活方式吸引粉絲,並且清晰地告訴粉絲商品的功能和價值所在,像美容儀這個新品類的客單價能做到五六千元,要知道徐杉的粉絲中一線城市只佔少數,但她卻總能把上千元客單價的產品賣爆。

另一個案例是國風非遺服飾設計師苟梓馨,靠講好中國故事、做好中國品質、傳遞中國審美打動人,才20多萬粉絲每個月就能做到500多萬的銷售額,平均客單價500元以上,單個粉絲平均一年累積消費金額高達6745元。

以多樣化的內容生態爲土壤,快手平臺商業化的方式自然而然變得寬闊而豐富:此次財報備受關注、正在高速增長的電商業務是集中體現。

但電商業務以外,還有許多由內容而誕生的商業路徑正在自上而下地蓬勃增長起來。這些路徑都有可能成爲快手新一輪強勁的增長動力。

直播招聘就是一個例子。早在幾年前,富士康的員工就已經自發的開始在短視頻平臺招工,而2022年1月,快手也順勢推出了藍領招聘平臺“快招工”,後來升級爲了“快聘”。目前,“快聘”的去重月活躍用戶規模已達到2.5億,二季度,日均簡歷投遞次數同比增長290%。

本地生活則是快手在重點發力的又一個新陣地。今年6月,快手本地生活消費用戶規模相較於1月份增長了498%,本地生活支付GMV增長了848%。在今年的光合大會上,快手本地生活還發布了“飛鳥計劃”,包含億級流量、千萬現金、十萬好貨、百場培訓,爲本地團購達人發放專屬補貼,打造高質量、高佣金的本地商品池,並針對達人進行短視頻和直播運營的手把手教學。

這種對內容本身的重視,其實一直都是快手最核心的基本盤。

在用戶端,優質內容將單純的流量,轉化爲高活躍、高黏性、有強烈參與意願的深度用戶,從而提升單個用戶價值,在根本上打破互聯網拉新效率越來越低、流量越來越貴的難題。

對廣告主而言,優質垂類內容本就代表着更強的引流效果和更高的轉化效率,最終提升其投放價值和更高的平臺變現效率。

在高質量用戶和收入不斷增長的同時,又進一步推動優秀創作者的加入並激勵其不斷生產高質量內容。平臺、用戶、創作者和商家之間相互催化,在讓內容生態更加豐富多元的同時,也讓平臺價值獲得昇華。

這種自發誕生的內容品類在快手平臺上已經進入收穫期,除了傳統的泛生活、泛娛樂外,快手近年來投入大量資源,發展短劇、泛知識、體育等特色垂類內容,聚攏大批PUGC/PGC創作者和忠實擁躉;這些製作精良的內容也反向吸引了衆多廣告主的青睞,爲創作者和平臺帶來豐厚回報,並反過來促進了整個內容生態的繁榮發展。

這種平臺與優質內容之間的“飛輪效應”,讓用戶、創作者、廣告主和平臺共同受益,並吸引更多人蔘與其中,從而爲快手持續提供內生動力。

快手的盈利突如其來,但在這麼多年專注與佈局下,又顯得情理之中。

參考資料

[1]快手各季度財報

[2]我在快手總部獨家探訪的一天,刺蝟公社

[3]浮生一日,人間後視鏡工作室

[4]快手電商要往何處去?虎嗅

[5]在快手,他們用「熱愛」成就事業,極客公園

[6]短視頻電商專題報告:GMV和貨幣化率長期天花板 和增長邏輯探討,國海證券

[7]快手做出3億多人用的產品,爲什麼賺錢這麼難?晚點LatePost

作者:張澤一

編輯:李墨天

視覺設計:疏睿

責任編輯:張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