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牛病風險可忽略 食藥署擬開放加國全牛齡牛肉進口

繼美國後,我國將開放加拿大全牛齡牛肉進口。(圖/美國聯邦疾管局)

臺加2月啓動「投資促進及保障協議」(FIPA)談判,開放加拿大30月齡以上牛肉進口成爲當前待解決的主要經貿問題。食藥署近期預告,由於加拿大已被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認定爲牛海綿狀腦病(BSE,又稱狂牛病)風險可忽略國家,繼美國後,我國將開放加拿大全牛齡牛肉進口,預告期共30天,供外界提供意見。

1986年,英格蘭東南肯特(Kent)的一個牧場,診斷出全球首例BSE病例,BSE又稱狂牛病,爲牛隻腦部組織與神經退化性病變,形成類似海綿狀的空洞,導致牛隻死亡。在此之後,狂牛病擴散至其他國家。原科學家認爲,這種疾病應該不會傳染至人類,但不幸在1996年,英國首度診斷出人類第1例新變異型庫賈氏病。

目前臺灣的牛肉以進口爲主,前5大國家依序爲美國、澳洲、巴拉圭、紐西蘭、尼加拉瓜,加拿大則排名第6。其中的美國、加拿大都屬於BSE國家。我國在2006年開放30月齡以下美國去骨牛肉,2009年開放30月齡以下帶骨牛肉,2021年則進一步開放至全牛齡。至於加拿大進口牛,則是在2007年開放30月齡以下去骨牛肉、2014年開放30月齡以下帶骨牛肉。

食藥署食品組副組長鄭維智表示,2021年2月,加拿大向我國申請開放全牛齡牛肉進口。由於加拿大已被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認定爲BSE風險可忽略國家,經專家諮詢會通過、實地查覈、完成風險評估後,食藥署27日預告「美國及加拿大牛肉及其產品之進口規定」修正草案,決定開放全牛齡進口,目前仍處於預告期,上路時間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