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變黃金! 陳福海肯定金門廚餘堆肥場處理成效

金門縣長陳福海日前至大洋資源循環中心,關心地區廚餘回收運作與處理現況。(圖/金門縣政府提供)

陳福海(左二)提及環保局可多與行政院環保署接觸,有關環境保護的基礎設施可編列預算支應,節省縣庫支出。(圖/金門縣政府提供)

金門縣長陳福海日前至大洋資源循環中心關心地區廚餘回收運作與處理現況,同時巡視廠內環境空間與設施機具,除感謝全體清潔人員之辛勞,讓廚餘變成堆肥使資源再利用,也感謝鄉親配合垃圾分類,讓金門縣垃圾中含廚餘類比例居全國各縣市最低,廚餘回收成效卓着。

陳福海對於廚餘場實際操作,以及堆肥產品後續運用表示肯定,讓垃圾變黃金,廚餘從垃圾轉爲可再利用的有機栽培介質,不僅能解決垃圾處理問題,更可將有機肥料推廣金門有機農業,打造金門的大健康產業,同時可達到資源再利用和循環經濟的目標,也希望環保局能再優化處理設施與作業環境,並邀請各個社區觀摩資源處理的過程,製作大型看板進行宣導,讓鄉親能將垃圾與廚餘分類落實於生活中,以體恤辛勤的工作者。

對此,環保局表示日前皆有安排學校進行參訪,透過孩童親身感受廚餘回收處理的過程,返家後能夠呼籲親友落實資源分類。環保局也指出,地區以往採用傳統堆肥方式,每日量能僅能處理5噸,並需不時翻堆促其醱酵,約3~6個月後,方可成爲土壤改良劑,但因作業產生臭異味,影響周邊居民生活品質,另因堆肥成品品項不佳,民衆不喜歡使用,造成產品去化困難。

爲解決金門縣廚餘堆肥場處理量能不足、降低異味及因應場房、設備老舊等問題,陳福海提及可多與行政院環保署接觸,有關環境保護的基礎設施可編列預算,對應符合中央環保署的相對計劃,逐年將設備建構完整;同時機器的定期保養與維修也是一筆開銷,每天處理大量資源回收等垃圾,機器一旦出現故障,可能就會造成環保上的問題。

環保局迴應,該局已向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爭取補助5179餘萬元,於大洋掩埋場內建置廚餘高速處理設備、空氣污染防治設施及堆肥場改善、擴建工程,大幅減少廚餘發酵時間及提升堆肥品質,降低處理過程產生的臭異味,改善堆肥廠環境衛生問題,目前每年可產製一千餘噸有機堆肥,供在地鄉親領取,達到資源循環再利用,未來會再積極向環保署提列相關計劃,逐步朝向永續發展。

環保局同時說明,自2017年9月起實施垃圾進場檢查及破袋查覈,在鄉親的努力與配合下,縣內實施前後垃圾減量4成以上,資源回收率提升,廚餘回收量增加1倍以上,且垃圾中含廚餘類比例已降至3.25%,是全國各縣市最低,受到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及其他縣市肯定,大幅減少需焚化處理的垃圾量,降低垃圾處理壓力,更節省每年上千萬元的垃圾處理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