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客三次要拘留"之外 峨眉山還需要做什麼?

中秋、十一假期將至,旅遊市場又成了焦點前段時間被國家文化和旅遊部通報批評並責令整改處理的四川峨眉山,祭出了大招。

9月11日,四川峨眉山市人民政府、峨眉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發布《關於嚴厲整治峨眉山景區旅遊秩序規定》。當地業內人士表示,該《規定》堪稱峨眉山景區史上“最嚴”旅遊秩序整治規定。根據該《規定》:對喊客拉客三次以上的,由景區公安分局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當地村民違反《規定》後,不僅會受到法律法規處罰,還會被取消享受景區給的養老補助金

“拉客三次以上就要被拘留”,無疑是此事的最大新聞點,但解決當地積弊、理順景區和當地居民利益關係,也不能全部靠嚴刑峻法。

在被文旅部下達“整改通牒”前,峨眉山景區亂象就多有曝光。近幾年,央視先後報道了峨眉山景區不合理低價遊、強制消費等亂象;今年4月,四川本地媒體還報道“峨眉山景區商家誘導遊客購物6千餘元”。而在一些旅遊平臺上,有關景區門票觀光車票捆綁銷售黑車橫行,以及景區預警旺季接待能力不足等現象也是吐槽點。

這次出臺的規定,主要整治行爲包括,非法運營欺詐、誘導旅遊者消費或宰客,未取得導遊證從事導遊活動或導遊人員私自承攬業務。不過這份名爲“整治峨眉山景區旅遊秩序的規定”,主要針對的是破壞景區旅遊秩序的行爲和現象,而對景區內部的管理着墨頗少。

文旅部的通報中,峨眉山景區存在的主要問題,不僅包括“景區內攬客現象普遍、經營服務規範、佔道經營、部分商品無明碼標價”等破壞秩序的行爲,也還有“遊客中心服務功能不完善、停車場交通管理無序、指示標識缺乏、纜車上下車無安全引導員、部分遊步道破損、路邊垃圾堆積、環境衛生較差”等內部管理問題。

由此可見,峨眉山景區要真正提升景區質量和遊客的旅遊體驗感,僅僅是規範當地村民的一些失範行爲,恐怕還遠遠不夠——既要禁止“破壞”,也要重視“改善”。

其實,峨眉山景區的亂相還源於村民和景區矛盾積累。2014年,峨眉山還曾發生過村民“堵路風波”,其中癥結就在於,旅遊景區發展起來後,景區內村民的生活發展權利該如何平衡。部分村民參與景區的經營,做點“小生意”,也不失爲一種利益平衡的妥協。但是,要在確保合法合規前提下,平衡當地村民的生計旅遊景點秩序的關係。

遊客是來旅遊的,不可能搞明白當地千絲萬縷的矛盾關係,景區的旅遊質量和安全絕對不能打折扣,這次“史上最嚴”整治來得正是時候,但是在景區的利益分配商業化操作的邊界、如何分享發展成果議題上,當地還需要做出更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