徠卡奧斯卡巴納克攝影獎作品移師臺北 次文化與年輕族羣成焦點

2023 徠卡奧斯卡巴納克攝影獎(LOBA) 主獎作品移師臺北藝廊展出,圖爲樂子毅作品。(​​徠卡提供/古明弘臺北傳真)

攝影迷注意!第43屆著名國際攝影大賽徠卡奧斯卡·巴納克獎 (LOBA)的主獎作品,即日起至5月13日移師青田街的臺北徠卡藝廊展出,現場展示的作品,包括榮獲攝影獎得主的孟加拉攝影師-斯梅爾·費爾杜斯 (Ismail Ferdous) 作品《海灘》(Sea Beach),與獲得新人獎的中國攝影師樂子毅 (Ziyi Le) 的作品《此時,彼時》(New Comer)。

徠卡奧斯卡巴納克攝影獎 (LOBA) 攝影獎得主 斯梅爾·費爾杜斯 (Ismail Ferdous)。(​​徠卡提供/古明弘臺北傳真)

1989年出生於孟加拉達卡的費爾杜斯目前居住在紐約和孟加拉,專注於社會、文化和人道主義問題,他在達卡商學院學習時開始拍攝照片,攝影作品跨越了四大洲,涉及移民和逃亡問題。與過去發表並獲獎的系列作品不同,這次得獎作品選擇對《海灘》採取更爲藝術化的呈現手法。

費爾杜斯在接連4年中,多次探訪科克斯巴扎難民營的過程中創作了《海灘》,並以一種較爲誇張的典型海邊光線照亮並呈現那裡的文化活力。爲了實現這一點,他只在冬季的中午拍攝,且外加手動打光,如他所言,「喚起度假般的寧靜、輕鬆和悠然的氛圍」。《海灘》是對這個受歡迎的休閒勝地的致敬,同時也面臨全球化和氣候變化,並對比着海灘外的難民營與海灘內的氛圍。

斯梅爾·費爾杜斯鏡頭下的孟加拉科克斯巴扎的海灘文化。(​​徠卡提供/古明弘臺北傳真)

科克斯巴扎的海灘文化是各種次文化的獨特融合,這裡不僅是孟加拉全國各地人們尋求度假的熱門目的地,也是人們尋找就業的地方。儘管由於全球化,在過去十年中這片海灘文化曾受到一些西方影響,但它仍深深紮根於其傳統本質。例如人們經常穿着最好的服裝悠閒散步或在海邊拍照,女性可能穿着她們喜愛的沙龍,而男性則選擇他們喜歡的T恤甚至西裝,日光浴在此反而不是那麼常見。

在斯梅爾·費爾杜斯的作品中,人們在孟加拉科克斯巴扎的海灘上不做日光浴,反而會穿上西裝等最好的裝扮行走在沙灘,畫面突兀。(​​徠卡提供/古明弘臺北傳真)

奢侈的包款、太陽眼鏡在照片中似乎略顯突兀,而費爾杜斯也坦言這種「模糊性」是他刻意想要呈現在照片中的,爲這系列增添了神秘感與深度,並以幽默的鏡頭語言呈現歡快氛圍的同時也帶有一點諷刺意味,反而彰顯了科克斯巴扎海灘的獨特之處。

樂子毅受到攝影師阮義忠影響,作品具人文關懷風格。(​​徠卡提供/古明弘臺北傳真)

來自中國福建的年輕攝影師樂子毅,從2012年大二的時候,買了一臺數位相機,開始在中國各地旅行,逐漸地想要超越隨意拍攝,深入探究這門藝術形式,於是買了攝影集並自學且在2014年,參加了臺灣攝影師阮義忠的暗房工作坊,以人文關懷而聞名的阮義忠,其攝影風格與哲學影響了樂子毅的攝影風格。

樂子毅的作品聚焦在捕捉人類臉龐中的情緒與情感。(​​徠卡提供/古明弘臺北傳真)

不過,當時的樂子毅對世界的理解過於有限,並發現很難將這個概念融入作品中,因此他繼續沒有特定主題的拍攝,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明白,自我照顧也是一種人文關懷,因爲自己也是人類的一員。因此從自身出發也奠定了樂子毅的拍攝主軸-捕捉人類臉龐中的情緒與情感。

《此時,彼時》的英文名稱爲New Comer,以字面上的意思來說「新到來的人」,對樂子毅來說意指新一代年輕人。在這個人口流動迅速的時代,人們越來越多離開了自己的家鄉。使用「New Comer」一詞來意指這羣人,包括於1993年出生於中國福建的樂子毅本身。這一代的年輕人是社會中最大的人口組成部分之一、也是社會結構的重要貢獻者。

樂子毅透過鏡頭捕捉年輕人眼神中的疏離與空虛。(​​徠卡提供/古明弘臺北傳真)

這世代的年輕人經歷了新冠疫情,情緒面也因爲無法預測的明天而感到不穩定;因爲空間上的距離而感到孤立,那些疏離、空虛的情感層面透過人的眼神、表情穿透樂子毅的鏡頭。

「攝影在我作品中充當着我與拍攝對象之間的媒介,拍攝的互動對我和他們可能產生相同的共鳴,通過這些影像,我希望向觀者傳達當下的情緒共感,特別是那些經常被忽視,個人且私密的情感與情緒。」樂子毅專注在將無形的情感呈現於有形的影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