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必須向昨日之我開戰

(圖/本報系資料照)

民進黨九合一選舉過後權力位移,蔡英文夕陽西下,賴清德旭日東昇,從無權的備位總統搖身一變,即將成爲民進黨主席,又有厚望代表民進黨參選下任總統,越來越舉足輕重。這樣一位引領執政黨又有望成爲國家領導人的要角,不僅一舉一動將牽引大局,他過往言行留下的紀錄,也將被拿出來細細檢視,藉以窺探一黨或一國的政策走向。

可是,一個擔負重責的政治領導人,如果言論主張有所變異更新,則應明白交代過去有哪些主張已經不合宜、不正確或是不適用,在新的情境或是新的思維之下,合宜的、正確的、適用的政策主張又是爲何。只有這樣,國內外人士才能知所辨識,有所依循,而不會被誤導及錯亂。

一個負責任的政治領導人,理想上應隨者客觀環境的變化以及主觀思維的成熟而遷移政策主張,不斷精進,臻於至妥、至善。如同清末民初思想家梁啓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所說的,「不惜以今日之我,難昔日之我」;也就是說,因今日之我已非昨日之我,故不惜以今日之我向昨日之我開戰。既已更張且開戰,則必須面對新舊並陳、前後矛盾的問題,有所澄清與辯正,否則人們將混淆不清,從而懷疑此人的誠信,使其公信力盡失。

賴清德在臺灣主權問題上的說法前後不一極其明顯。他讓人記憶最深的一句話是「我是務實的臺獨工作者」,這句話不是隨興冒出,也不是被逼問出來的場面話,而是從他系統性思維所表達出來的一個精萃語句,而且是在完全自主的情境下講出來的真摯自白。先前出任行政院長時,他已明白指出:「我主張臺獨,在任何職務上不變。」。如果他如願當上民進黨主席,乃至於選上總統,這樣的說法是否就是民進黨的政策主張?是否將是中華民國政府的基本立場?

事實上,他這套說法完全是民進黨臺獨黨綱的體現。賴清德曾明白主張「兩岸關係是國際關係」,堅定反對廢除臺獨黨綱,他能否定自己說過「沒有臺獨黨綱,民進黨將被其他政黨取代」嗎?另一方面,他又說:「我若當選總統,不會宣佈臺灣獨立,不會舉辦臺獨公投。」。他還別出心裁,主張「親中愛臺」,說「不只是愛臺,也是向中國伸出友誼,透過交流增進和平發展」、「中國應該要親近臺灣,臺灣應該要親近中國」、「一個進步的臺灣,可以帶動繁榮的中國;一個穩定的中國,可以提供安全的臺灣」。

這一套「務實的臺獨」論調完全脫離現實,即使有可欲性,也沒有可行性,甚至有必然的危險性。他的兩岸關係主張完全是建立在沙丘上的建物,全無穩固根基,隨時傾倒覆滅。實際上,他的臺獨思想根深柢固,堅不可摧,最近雖有比較緩和的一些說法,但本質不變,只是加上新的包裝而已,目的是讓顧客看起來不是那麼可怕,比較容易接受,以期有助於擷取大位。只要留意他近期說的「臺獨及臺灣獨立,其實是指臺灣不屬於中國的一部分,這是臺灣共識。」我們就可知悉爲何「其事昭昭,日月經天,江河行地,不足以此」。

賴清德政治上的地位與潛在可能性不同於往昔,所爲言行即將代表執政黨的意志,甚至有可能是在體現國家的意志,因此對於國家大政不可輕忽發言,過去所發的言論是否依然有效,經久不移,都應說清楚講明白,尤其是攸關臺灣安危的兩岸關係主張。所謂「一言以興邦、一言以喪邦」,對凡夫而言,這是誇大了,但對位居要津的領導人而言,卻是實實在在的,一點都不誇張,不可不慎。爲臺灣安全計,賴清德願意向昨日之我開戰嗎?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